打造有競爭力的供應鏈是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憑借優秀的制造能力以及勞動力優勢,其紡織服裝業獲得飛速發展,成長為世界上紡織服裝的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近10年來,隨著行業的縱深發展,提升品牌附加值,集創意、研發、設計、制造、管理、營銷、物流、服務等為一體的供應鏈集成創新,成為業內的重要話題。
如今,中國紡織服裝業已經牢固樹立了這樣一種理念:品牌由過去“個體對個體”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對產業鏈”的競爭,由單純的“產品競爭”轉變為貫穿全產業鏈系統的“集成創新競爭”,對供應鏈的打造幾乎成為多數企業的自覺行為。可以說,打造有競爭力的供應鏈是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以品牌為核心的集成創新
能與當前中國紡織服裝業媲美制造能力的國家并不多。雖然如此,不過我們還不是品牌強國,尤其是以品牌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創新體系尚未構建健全,而這正是中國紡織服裝業“強國夢想”的必由之路和關鍵環節。
過去,中國紡織服裝業依靠成本比較優勢、產業鏈配套優勢和國進民退優勢,構成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宏觀調控和成本劇增帶來了產業發展的新問題,成本競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行業正面臨由成本導向向價值導向轉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認為,產業調整帶來了提升產業集中度和集成度的契機,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應加快產業鏈集成創新,實現產品價值提升。集成創新主要體現在: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
從行業的層面來說,自2000年開始,行業不僅開始進行流行趨勢方面的研究,而且開始集合一批優秀的企業。現在,國內紡織服裝行業已經有超過100家產品開發的優秀基地企業。同時,行業在質量體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方面,都在積極建立能夠集合的貿易平臺。
從企業的層面而言,比如天竹聯盟,就是生產天竹纖維的企業以及面料企業,下一步還將包括一些服裝品牌企業,大家集合起來,圍繞竹漿纖維,去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為市場所青睞的產品。其開發的產品不僅局限于傳統的毛巾、浴巾等,現在這個領域得到進一步擴展,延伸到家紡、服裝等各個領域。孫瑞哲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成功的集成創新模式。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認為,雖然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獲得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著周期長、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存在著牛鞭效應。那么如何破除牛鞭效應,使得供應鏈利益最大化,促進集成創新?伏廣偉認為建立紡織服裝供應鏈聯盟,打造一個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合作平臺,應該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今年6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2012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上,首先成立了紡織服裝供應鏈聯盟羽絨供應鏈分會,成員包括羽絨服裝品牌、羽絨加工、設計服務商以及羽絨上游的面輔料、羽絨供應商等,將羽絨產業鏈上的各環節都納入,有利于企業間的聯合開發,實現集成創新。
優化供應鏈管理
孫瑞哲認為,產業鏈自身在運營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即“慢周期”(上游BTS模式-BuildToStock,即計劃生產模式)與“快時尚”(下游BTO模式-BuildToOrder,即接單生產模式)之間的矛盾。
越往下游走,市場需求對其產能釋放、訂單的影響越明顯,企業必須根據其下游的需求來組織安排生產,按照訂單來形成快速反應;而產業鏈上游則出現相反的情況———越往上游走,企業需要組織的生產周期就越長(一個典型事例是,服裝流行趨勢提前6個月發布,面料流行趨勢提前12個月發布,紗線則提前18個月),因此,企業對市場判斷和把握的準確度將面臨相當的考驗,這要求企業要對一個相對較長的未來做出預期,并且通過生產庫存的模式來對下游供貨。
優化我國紡織服裝供應鏈,讓其相對健康、穩定地運行,孫瑞哲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應鏈管理要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品牌要從過去點對點(個體對個體)的競爭,轉變為系統對系統(產業鏈對產業鏈)的競爭。即是伴隨著專業化的分工,中國服裝品牌應該進入到包括產品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物流、信息化管理、渠道建設等在內的“系統競爭”階段。
二是要從過去相對較封閉單純的買賣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讓整個供應鏈的利益方都能參與到產品的開發、價格的制定、集成創新等環節中去。
三是供應鏈管理應該關注從有形創新向無形創新的轉變。過去,業內更多注重的是產品內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創新,比如質量、技術等。
四是要從無序競爭向有序競爭轉變。過去,行業競爭過多集中在價格競爭上,會有惡性競爭的現象出現,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因此,有序競爭勢在必行,這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以人為本、和諧勞動關系的營建,以及環境的和諧和供應鏈的和諧等問題。
{page_break}
孫瑞哲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今后品牌成長中實力的一個象征。也就是說,今后品牌的實力并不是開了多少家店,而是能夠有效地管理其供應鏈,有效地控制成本、控制質量、控制供貨企業的資質,提供讓消費者放心和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同時在市場競爭進行公平競爭,形成良性競爭機制,對規范市場競爭做出貢獻。
雅戈爾作為國內服裝產業的龍頭企業,自創立以來,30多年的發展建立了具備自身特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據介紹,雅戈爾的供應鏈建設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以橫向聯營及創立(北侖港品牌)方式,拓展銷售,擴張企業資產規模。這一階段主要以擴大生產規模作為供應鏈建設的核心內容。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創立了雅戈爾品牌,組建了營銷公司,初步形成全國營銷網絡,企業開始從加工制造向生產營銷型企業發展過渡,在這個階段主要以擴大營銷網絡作為核心工作。
第三階段,21世紀初完成了國際服裝城和紡織城的建設,掌控了從上游的紡織服裝面料成衣制造一直到零售終端的垂直產業鏈,形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階段,2009年起開始實施從生產營銷型企業向品牌管理型企業的戰略轉移,創立了五大品牌,內部產業鏈發展也從內外結合,從內部企業為主向內外結合供應鏈整合轉移。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雅戈爾用了近20年時間,構建了一條垂直型內部供應鏈。而根據多品牌發展的需要,雅戈爾又提出了打造可持續發展供應鏈戰略。
重要話題。
提升質量話語權
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中,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成為優化供應鏈的一個重要措施。在提升中國紡織服裝業質量話語權過程中,行業從檢測標準的“遵循者”轉變為中國質量標準話語權的“推動者”。相對于以往國外檢測機構獨攬紡織品檢測市場的壟斷局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與美國AATCC、ASTM、英國SDC等國際標準機構,SDL-ATLAS、JamesH.Heal等知名檢測儀器和服務提供商,奧地利蘭精等國際纖維企業等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紡織品由此融入到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信任體系之中,質量標準話語權得以不斷建立。
2002年,中國流行面料檢測中心實驗室在北京落成。2005年,當時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批準成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檢測中心。如今,行業已擁有11家檢測分中心,覆蓋全國重要紡織產業集群西樵、上海、盛澤、柯橋、石獅等地,行業檢測網絡初步建成。
孫瑞哲表示,過去10年,行業初步構建了檢測網絡,行業知名度不斷提升。接下來的10年,要“精耕細作”,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檢測項目多功能化、檢測管理計算機化、在線檢測技術常規化,培養造就一批具備較高專業水平與正確價值觀的“專家”,提升檢測中心和行業檢測人才“軟實力”是重中之重。根據《建設紡織強國綱要》要求,接下來的10年,要加強紡織品標準的基礎研究,重點研究紡織品功能性、生態標準,紡織新材料、高性能紡織品標準,產業用紡織品標準,纖維制品回用標準,紡織品色彩標準等;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動中國紡織標準國際化,提高我國在全球紡織產業技術競爭中的話語權。
{page_break}
社會責任塑造行業“品格”
孫瑞哲曾表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社會責任在宏觀責任層面上,穩定并優化國際供應鏈,使中國制造惠及世界人民。當企業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以人為本、注重環保的呼聲將會越來越高;如果不想被行業乃至社會所拋棄,社會責任建設勢在必行。如此可見,供應鏈的打造過程,社會責任非常必要,它貫徹整個供應鏈發展的始終。
因此,全行業對社會責任高度關注。2005年1月,時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率團與歐美零售商和組織溝通社會責任建設問題。這一事件是紡織服裝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推廣的開端。5月,中紡聯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于北京成立,同時發布了我國第一個標準化的行業自律性質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總則及細則,做出了從全行業的層面落實社會責任的表率。
2007年,中紡聯在社會責任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展和戰略突破,在體系文件和實施工具不斷趨于完備的前提下,中紡聯正式開始了專家團隊的建設。2007年5月1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歐洲外貿協會(FTA)在北京簽署社會責任建設合作協議,就進一步在國際供應鏈上推廣與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達成共識,共同致力于在中歐之間構建負責任的供應鏈戰略合作。
2008年,中紡聯發布了第一個社會責任報告的綱要體系,CSR-GATEs;該協會于同年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為中國第一個加入該倡議的產業組織。
2009年,在中紡聯的幫助下,業內10家企業首次公開聯合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直至現在,每年都有業內企業公開聯合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認為,以社會責任為驅動的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供應鏈系統性的風險。對員工的管理能力決定其生產效率。企業可以通過對供應鏈的分析,比如工序分析、生產工藝的分析和改進等,有效縮短工時,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成本,解決供應鏈上的一些社會責任問題。
將社會責任分析納入供應鏈的分析中,供應鏈實際上更多是價值的管理。從產品角度來看,可以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從其采購、研發、設計、制造方面找到很多具有管理和提升的空間。比如,在紡織品里,從基礎的纖維到印染,到制造,到縫制,整個過程都具備很多可提升的空間。這個過程中,企業對工藝過程的改進,比如怎樣減少洗滌次數節約用水、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等,同時還要縮短員工工時、提升員工福利待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