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山西棉花質量 積極適應市場經濟
自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以來,山西省涉棉各方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專業纖檢機構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全省棉花收購企業的監督管理,棉花采摘、收購、加工、使用等各環節棉花質量意識明顯增強,全省棉花質量較以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應當看到,山西棉花質量現狀依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山西棉花質量的現狀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棉區,日照充足,熱量條件好,土壤肥力中等,有利于棉花的生長發育,我省近幾年的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數據顯示,高等級的棉花幾乎沒有,3級棉花很少,棉花品級多數集中在4級和5級。GB 1103.1—2012實施以后,棉花的顏色級集中在白棉4級和白棉5級,淡點污棉2級和3級,白棉3級較少。棉花長度以27毫米為主,部分為26毫米和28毫米。棉花長度整齊度較差,斷裂比強度適中,馬克隆值以B2和C2居多,有部分的A及C1,整體上看棉花質量一般。在連續兩年的國儲棉收儲中,由于品級達不到4級,長度短于27毫米,馬克隆值為C1檔的不符合收儲要求的棉花占到了檢驗量的20%左右,從當前來看,迫切需要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采取措施來提升棉花的質量。
影響山西棉花質量的因素
1.棉花品種混亂,缺乏主栽品種,造成棉花遺傳品質低下,棉花一致性較差。我省棉花種植方式依然是一家一戶種植模式,種植規模小,從幾畝到幾十畝不等,棉農習慣于自己決定種什么品種,根據經驗管理棉田,對于種植技術的理解不很到位。再者種子市場棉種數量多,優劣不一,導致種植的棉種優劣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種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優質棉種得不到有效推廣,棉花品質一致性較差。
2.棉花收購主體多,“四分”工作難以到位。棉花收購市場全面放開以后,市場收購主體較多,棉花收購質量得不到保證。一方面是棉販子經營方式靈活,走村串戶或者直接到地頭收購棉花,直接論斤交易,高等級籽棉和低等級籽棉摻在一起、異性纖維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優棉優價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棉農采摘棉花時“四分”工作不到位或者根本就不做,我省一般8月下旬到9月,雨水較多,而此時正是棉花收摘的旺季,由于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人員普遍增加,剩余勞動力不足,棉花得不到及時采摘,再加上棉花堆放場地有限,大量的生花、僵瓣棉、濕花混入籽棉中,導致了生產源頭上籽棉的混等混級情況,棉花的質量難以保障。{page_break}
3.棉花加工能力過剩,棉花加工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高。全省共有31家棉花新體制加工企業,棉花加工設計能力達到了15萬噸。前些年棉花年產量一直在7萬噸左右,最近一兩年由于植棉成本增加,植棉比較效益降低,產量還在繼續下降。2011年棉花產量為5.6萬噸,2012年降至4.2萬噸。棉花加工能力已經遠大于棉花生產能力,再加上一些200噸企業的存在,形成了對棉花資源的爭奪尤為激烈,混等混級現象嚴重,大大影響了棉花質量。
棉花加工方面,由于棉花加工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數企業為家族企業,一人身兼數職,即使有技術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大,檢驗技術人員少,懂加工工藝的人員匱乏,引進加工設備時不配套,片面追求加工速度,工藝不盡合理,配車規格及轉速調節不當,加工出來的皮棉棉結、帶纖維籽屑等有害疵點較多,加工質量較差,降低了棉花的品級。
4.異性纖維問題突出,在采摘、收購、加工環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異性纖維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對棉花及其制品有嚴重影響的非棉纖維和非本色棉纖維,如化學纖維、毛發、絲、麻、塑料膜、塑料繩、染色線(繩、布塊)等。異性纖維混入籽棉中,經后續多道加工工序后,容易被打碎,而且很難清除,造成斷頭、粗細不勻、著色不均勻,影響紡織品的外觀質量。
現實情況是由于棉花收購主體的多元化,導致棉農挑揀和防止異性纖維的主動性不夠,采摘時不戴白色棉布帽,用化纖編織袋裝籽棉,攤曬籽棉時,場地上缺乏防護措施,家畜、家禽的毛發、塑料袋、塑料片容易混入籽棉中,這是異性纖維產生的根源。在加工環節,由于紡織企業對原料的差異化需求,對異性纖維的要求寬嚴不一,含異性纖維的棉花在市場上銷售時沒有任何阻力,在價格上沒有得到反映,所以許多棉花加工企業挑揀異性纖維的積極性不高,挑揀措施不力,應付了事。
提高山西棉花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1.夯實棉花生產的基礎,實現棉花的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生產。抓好棉花生產的服務體系建設,規模化種植是棉花生產發展的方向。要加快改變現行的棉花生產方式,將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化種植轉變為集約化種植的生產方式。提高機械化耕種程度,發展機械采摘棉花,降低生產成本。為棉農提供種子篩選、種植方式、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農藥噴灑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加強良種繁育工作,提高棉花的遺傳品質,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每縣區有一到兩個當家品種,從根本上解決棉花品種的“多、亂、雜”問題,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提高原棉品質的一致性。
2.加強籽棉收購管理,做好棉花“四分”工作。一要加大棉花收購期間的巡回檢查力度,進一步整頓棉花收購市場秩序,對不分等級、回潮率超標、以次充好等收購行為予以嚴懲,工作要扎實到位有成效,防止走過場。二要加強對棉農的質量意識宣傳教育,做好籽棉“四分”工作。要利用電視新聞、網絡媒體廣泛宣傳“四分”工作的重要性,實行按質論價,優棉優價,讓棉農切身感受到做好“四分”帶來的好處,自覺做好這項工作,在源頭上保證棉花有一個良好的質量基礎。三要堅持實行 “一試五定”,把好收購質量關。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按照“一試五定”進行收購,“一試五定”是國家標準規定必須執行的,按照規定進行檢驗,可以使檢驗結果更準確、更客觀。杜絕異性纖維的混入和超水棉情況的發生,生產出高品質的棉花。{page_break}
3.棉花加工企業要強化質量責任意識,著力提高棉花加工水平。一是要嚴格按照籽棉加工工藝要求進行加工,在籽棉預處理環節控制好回潮率,使之符合加工要求;清花環節要防止和減少雜質的破碎,最大限度地清除雜質;軋花環節要做到因花配車,改進加工工藝。二是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相關的技術規范,強化異性纖維的清理工作,把異性纖維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減少異性纖維對紡織工業的危害。三是要建立健全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一系列質量保證制度,如“一試五定”檢驗制度、籽棉分級存放制度、異性纖維挑揀制度、加工車間技術要求制度等,加強關鍵崗位如加工工藝、質量檢驗、信息系統等專業人員的配置,積極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并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
4.控制棉花加工企業的數量,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根據我省棉花的種植面積、總產量、加工能力、企業連續三年的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情況,建議省發改委調整棉花加工企業規劃、合理布局,對具有實力、規范化運作的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對于年生產能力低下、經營不善的企業停止其資格。既要方便棉農售棉,又要避免棉花加工企業過于集中,造成設備閑置、資金浪費、爭搶資源的不良局面,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提高我省棉花的市場競爭力。
5.強化質量監管,促進棉花產業的發展。專業纖維檢驗機構要一手抓服務,一手抓監管,認真履行《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嚴厲打擊棉花收購加工環節的質量違法行為。在棉花收購加工季節,要對收購檢驗場所、設備、人員、標準配備情況進行檢查,對不認真執行“一試五定”、收購超水棉及收購混等混級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對加工環節不挑揀異性纖維或挑揀異性纖維措施不力的企業要督促企業積極整改,增強企業質量安全意識。要有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加強和企業的溝通,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實實在在解決企業碰到的難題,最終實現改善我省棉花質量現狀的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