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商品十天送上門 四川啟動跨境電商基地建設
困局
外貿利潤日漸甚微
四川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已在探索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副總經理胥小川表示,外貿企業可借此轉型升級。
從全省情況來看,去年外貿進出口一反過往幾年的高增長態勢,呈現個位數增長。省商務廳廳長謝開華認為,進入換擋期,個位數增長在今后將成常態。省商務廳巡視員錢鋒認為,傳統歐美市場需求不振,俄羅斯、巴西、越南等新興市場崛起,在全球貿易融合趨勢和中國制造強勢推動下,跨境電子商務是大勢所趨。
正在上海自貿區籌建“金磚國家網絡商品交易所”的潘飚以成都女鞋為例,一雙出廠價80-120元人民幣的女鞋,到了終端市場賣到2000元。“因為缺渠道、缺品牌。”他認為,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減掉的環節多達6個,幾乎是直面市場。一家企業負責人認為,如此企業外貿平均利潤可從原來的5%-10%左右提高到20%-30%。海外消費者更注重品質和品牌,通過市場引導,將徹底改變傳統外貿的經營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
觀望
平臺將迎服務與渠道“大考”
四川傳統大宗貨物進出口,一般要繞道上海和廣州等沿海口岸,再分銷。但跨境電子商務面對的,是個體消費者,運營方式大相徑庭。
以目前跨境電子商務最暢銷的紡織服裝為例,售價大多在百元以內,利潤很低。若每次出口的產品都需要拿一份報關單,企業完成報關后需向報關行繳納100元以上的手續費,再加上物流費,“綜合成本比國內賣價高3倍以上。”胥小川稱,這樣成本優勢就凸顯不出來了。
不少四川企業在探索跨境電子商務運營,但由于缺乏人才,“海外消費習慣與國內也不同,”淘寶百萬級賣家趙海伶稱,面對多元市場需求,希望借助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自己專心做好產品質量。”
建跨境電子商務基地,實際是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所需的綜合服務。“吸引企業來應用的理由是什么?是訂單。”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徐曄稱,渠道和服務,缺一不可。比如,浙江義烏在跨境電子商務基地內聚集了一批渠道商,渠道商接單,再分解給廠商。“企業選擇的應用平臺,一定是方便快捷、運營成本更低的。”徐曄說,四川應大力吸引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探索
搭建專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對于多次報關的問題,海關總署在試點區域實行“分批出口、定期報關”的制度。所在區域企業可將上個月發的貨物進行歸并,按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張報關單的方式進行“補報關”,如此可降低企業的時間和成本。雙流商務局電子商務科科長徐志敏稱,這樣的報關方式今后也將在雙流綜保區的跨境電子商務基地內實施。
徐志敏稱,今后在基地內,生產企業可以享受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報關、繳稅、電子化結算、支付、物流等第三方服務。目前,成都摩寶網絡、北岸科技、米蘭網,北京鼎潤達,廈門優傳等第三方服務企業已達成了入駐基地的意向。成都摩寶網絡科技公司正在積極通過省外匯管理局,向國家申請跨境電商外匯支付試點。其總經理助理李洋稱,未來消費者登錄境外網站購物,可以直接進行人民幣支付,非常便捷。
四川特色的“跨境通”也在醞釀中。按目前的平臺定位,四川買家可通過“跨境通”在線購買國外食品、生活日用品、奢侈品牌等,鞋、服裝、絲綢、工藝品等特色“四川造”可直通海外市場。
去年底,四川省商務廳、海關、商檢、稅務、人民銀行、外管等多家口岸部門就進行了會商,議定建立新型監管模式。比如,海關對通關商品預先備案,通過電子口岸實現海關、商檢、稅務、外管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和自動比對,買家可實現快速報關報檢、陽光納稅、在線購結匯等。如此,可推動跨境電商“陽光化”。
蘇代林表示,先將基礎平臺搭建好,再向海關總署和商務部等部門申請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現在是條件成熟一個,批一個。”
名詞解釋
跨境電子商務
指的是生產和貿易企業或者個人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數字化、電子化,實現產品進出口的新型貿易方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