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北京、湖北等地萬達新項目不再設百貨主力店
1、產業鏈模式
根據萬達官網顯示,截至2013年底,萬達旗下擁有83座已開業廣場、50家五星級酒店、1197塊電影屏幕、73家百貨店、79家量販KTV。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萬達成為全球最大的不動產企業指日可待。
萬達這些年的高速擴張與其產業鏈模式密不可分:從前期投資、設計、建設到后期運營,從院線、酒店、百貨到KTV。
在某種程度上,萬達集團做加法是形勢所逼。2001年,為了讓沃爾瑪等大超市入駐萬達廣場,萬達集團不得不接受對方開出的苛刻條件,僅租金談判就用了半年時間。萬達集團每年開工、竣工七八個萬達廣場,但很少有知名的百貨公司、電影院線、KTV連鎖店、酒店能以這樣的速度開設分店。由于擴張心切,萬達集團在與戰略合作伙伴的租金洽談中往往談判能力不強,導致大宗商業面積的租金水平不高。不得已,王健林制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發展基調:“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沒有什么就自己來。”與其讓這些企業阻礙萬達集團快速擴張的步伐,還不如自己開辦相應的企業,與萬達廣場保持同步的發展速度。
2、高速擴張的后遺癥
萬達廣場開到哪,萬達百貨就跟到哪。一個典型的萬達大商業項目,從交地到開業平均22個月。萬達百貨作為配套,在幫助萬達廣場按時開業、滿鋪開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留下了高速擴張的后遺癥。
萬達百貨2013年完成收入154.9億元,只完成調整后計劃的91%,凈利潤增虧7%。這是萬達百貨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完成利潤計劃,也是集團唯一完成指標不佳的公司。
萬達百貨的虧損,可歸因于選址、經營模式及電商沖擊等幾個方面。
3、不再是城市中心
“一個萬達廣場,一個城市中心”,是萬達商業地產營銷的精髓。城市綜合體由星級酒店、主題樂園、高檔寫字樓、大型商業、高級公寓、商業街區等業態組成,憑借其強大的集客能力往往能自成一個商圈,在享受住宅銷售溢價的同時,還坐享商業物業的增值收益。
萬達每到一地就能把一地做熱,帶動周邊的發展,獲得各地政府的認可。萬達…年的新項目中,上海某區項目樓面地價不到1000元,當地一般地價至少要3000元。我們在北京長安街西邊拿的地,樓面是2400元,而一街之隔的另一塊地樓面地價是6000元。青島項目我們的樓面地價是2100元,和我們相隔的項目則是8000元。為什么都這么便宜?因為各地政府覺得萬達能啟動整個區域,雖然賣給萬達這塊地少賺3個億,但我們去了以后,周邊的地能多賣10個億
然而,隨著城市核心地段的日益稀缺,萬達選址從城市核心區轉到城市副中心以及新城,并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選址的硬傷逐漸凸顯。三四線城市或一線城市的邊遠地區人流少,消費力弱,商業氛圍不足,不足以支撐百貨的正常經營。不少百貨門店“先天不良”。
4、后天難補
萬達百貨擁有70多家門店,從數量上來說遙遙領先同行業。然后,這并沒有給它帶來規模優勢。與國內的絕大多數百貨店一樣,萬達百貨采取聯營制,即與供應商的合作采取扣點分成的方式,商品及價格被品牌專柜牢牢把控。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范艷茹認為,這一模式本身利潤分成就不高,加上同質化經營、價格戰,百貨店近年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來自電商的沖擊。落后的百貨經營模式,面對的或許是世界上最瘋狂的電商。連續十多年的電商行業集體虧損,都未能阻止投資者對大陸電商的熱情和繼續砸錢。
面對電商的沖擊,傳統百貨集體啞火。自建電商平臺經營慘淡,而與阿里或騰訊的合作除了拉動股價外,基本上是一個噱頭或面子工程。
無意中見到一個大企業的副總,談到他們家電商已經被媒體及業界樹立為零售電商最成功的典范,全行業都在向他們學習。但他坦言:他們的電商o2o微信等業績都是差到不能再差、基本為0,但外界都說他們好,只好認了。
5、誰來填補主力店空白
除了加大體驗式業態占比,品牌集合店是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品牌集合店能夠增加商品的豐富度,延長顧客停留時間,此外對購物中心來說,租金收益也比較高。
˙多品牌集合店,如I.T、Retro Gallery;
˙買手制精品集合店,如JOYCE、Barneys New York
˙生活方式類集合店,如Dover Street Market、colette
˙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如連卡佛、NOVO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