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體育企業紛紛逐投“露天金礦”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泉州體育企業角逐投“露天金礦”。
值得一提的是,除體育賽事管理運營、商業體育等業務外,體育彩票業務也已成為不少公司躋身體育產業的快速通道。多位市場人士指出,發展體育產業需要借力資本市場的平臺,借鑒國外俱樂部上市后的經營管理思路。

體育用品是泉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圖為泉州品牌在展會上倡導運動
體育產業被稱為“露天金礦”,中國體育產業正面臨著一個產業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中國體育如今已經走出競賽場館,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體育,不僅是健兒們角逐的“金牌”,也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就資本市場而言,伴隨體育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已有不少泉企先后布局體育產業,從體育賽事運營、賽事直播到體育彩票、運動鞋服等各個細分領域,巨大的體育產業空間正在加速打開。
體育產業化
不足,往往意味著潛力。越來越多有先見的企業已經嗅到其中的商機。電商巨賈阿里巴巴、房地產大亨恒大地產等與足球聯姻,并引發股票市場震動,就是一個明證。
在產業政策、改革紅利的支持下,市場其實早已掀起一場體育產業領域的競技風暴。據記者了解,除安踏、匹克等主營體育用品的上市公司外,潯興股份也早已涉足體育產業,還有金融機構與籃球俱樂部跨界聯姻,更有不少公司借彩票業務進入體育競技場。
泉州體育品牌從來沒有放棄到任何一個體育盛事。近日,“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更名為“FIBA籃球世界杯”后的第一屆比賽在西班牙拉開帷幕。賽場上,匹克集團的廣告牌清晰可見,賽事吉祥物身著匹克運動鞋與現場觀眾親密互動。據了解,作為FIBA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同時也是中國唯一的FIBA籃球世界杯全球合作伙伴,匹克不僅在賽場內外全面贊助本屆賽事,同時,亞洲冠軍伊朗、大洋洲冠軍澳大利亞、大洋洲亞軍新西蘭、歐洲勁旅塞爾維亞四支“匹克之隊”,也在斗牛士國度掀起“為籃球而戰”的匹克精神。
在去年泉州品牌的NBA營銷中,安踏簽約NBA新生代全明星控衛、波士頓凱爾特人頭號球星拉簡·隆多無疑是一個重磅之舉。而在簽約儀式上同時推出的隆多專屬戰靴“RR1”卻以399元人民幣的售價震驚了行業。這個價格的明星代言款產品,不僅之前在國際品牌中找不到,國內品牌中也是無出其右。可以說,安踏以其超高性價比重新定義了NBA頂級球星代言戰靴。
據悉,一個企業要想在世界范圍內提高自己的品牌認知度,每提高1%,就需要2000萬美元的廣告費,而通過大型的體育比賽,認知度可提高到10%,同時還能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主營LED器件的晉江萬代好光電照明有限公司早就將眼光瞄準了商業體育。公司于2012年與CBA簽訂了合作協議,斥資1000萬元,連續簽了4年,成為CBA聯賽官方供應商。
泉州“金改”獲批也讓銀行有了新的方向,泉州銀行也借著體育營銷的東風,與籃球俱樂部聯姻,搭建一個企業和體育共贏的平臺,一個機構與客戶共贏的平臺,在企業和體育“聯姻”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對企業跨體育界創新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除體育賽事管理運營、商業體育等業務外,體育彩票業務也已成為不少公司躋身體育產業的快速通道。
孕育爆發沃土
一般來說,人均GDP超過5000元時,觀賞性領域消費將得到重視,過去5年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是得益于此。目前中產階層已形成體育文化消費基礎,人民消費水平的變化直接刺激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體育消費觀念的改變,體育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充。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主要的體育上市公司都是體育用品企業,鮮見真正的賽事運營、體育場館運營和體育經紀公司。二級市場外,體育產業和創投資本、股權資本、銀行的信用信貸對接也非常的薄弱。“正是資本對接的缺位使得體育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從規模、營銷的收入和利潤的體量,以及公司的價值上,都受到了制約。”
安踏公司副總裁張濤曾表示,“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我們會選擇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投入,本身可以替這個行業進行選擇;資本杠桿可以放大價值,將企業未來利益提前交付,加速企業發展。”
黃杉股權投資基金董事長陸浩認為:“資本與體育結緣將是當前的重要現象。體育產業是投資者最后的行業處女地。”他透露,黃杉資本在2011年就發起募集2億元的專項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將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化、資本化發展。
信中利資本董事長汪潮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一家創投機構來說,體育賽事并非單純的競技賽事,它有著很強的外延。“一方面,體育賽事能夠與我們所布局的中高端時尚消費產業進行長期的互動和聯合。另一方面,體育賽事本身就是極好的媒體平臺,在凸顯競技娛樂的過程中,提供了信息溝通的渠道。可以說,體育賽事的投資,嫁接了從互聯網、影視文化到市場消費的產業布局。”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育板塊。相對而言,資本對體育的熱度排在科技和文化傳媒之后。多位市場人士指出,發展體育產業需要借力資本市場的平臺,借鑒國外俱樂部上市后的經營管理思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