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 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扶持
江蘇確立“由大到強”主攻方向 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
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暨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的意見》。作為全國第一產業大省、開放大省、科技大省,江蘇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定位為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記者2月14日從全省知識產權局長會議上獲悉,圍繞這一定位,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成為江蘇從知識產權大省邁向知識產權強省的主攻方向,一系列計劃和試點將展開。
100家:從“點的積累”到“面的培育”
“通過對制造業結構的分析發現,我省產業結構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的直接原因,是產業創新能力薄弱和技術自主性不強,沒有占據‘微笑曲線’的前端。”副省長,省科技廳廳長、黨組書記徐南平說。
我省工業規模14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一,但增加值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紡織、冶金、輕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集中了全省一半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但投入的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不到三成,創造的新產品產值只有1/4,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僅占全省1/5。而占比近40%的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和創新產出水平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現象較突出,特別是外資比重較大的行業尤為明顯。
推動產業向高端攀升之路在哪?“在于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徐南平介紹說,分析世界知識產權和產業發展大勢可以發現,凡是知識產權比較密集的產業,其勞動生產率都顯著高于其他產業,從業人員收入高出40%-50%。
記者了解到,為了培育知密企業和產業,我省今年將借鑒蘇州、南通等先行區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研究制定《江蘇省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認定辦法》,擬啟動認定知密企業100家,并積極爭取國家在我省開展知密產業統計和培育試點。
10%:從“量的增長”到“價值提升”
2月14日上午,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春林高興地接過100萬元獎勵,這是省政府對該公司去年底榮獲的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給予的獎勵。當天,豪森藥業研究院院長呂愛鋒入選省第六屆十大杰出發明人。
“豪森是在知識產權訴訟與自我保護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其中不乏與大型跨國藥企的多次過招。”張春林感嘆說,此次獲得金獎的專利“抗腫瘤藥物吉西他濱重要中間體新合成工藝”,幫助公司既規避了專利侵權風險,又獲得了首仿上市的市場先機,甚至趕超原研跨國藥企。該項目產品累計銷售超過4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65%,原料藥占全球用量的1/4。“目前,豪森保持每年增加至少60項新發明專利的速度,并在不斷積累專利無形資產。”張春林介紹說。
我省累計專利申請總量突破第一個百萬用了26年時間,跨越第二個百萬只用了3年。2014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五項指標均保持全國第一,發明專利授權量、PCT專利申請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7.16%、35.75%、30.61%。在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我省榮獲金獎3項、優秀獎50項,創歷史新高。2015年,我省將力爭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PCT專利申請量增長2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2件。
“今年,省級專利資助政策作了一些調整,除對高質量授權發明專利、重點產業領域授權發明專利的挑選標準有所提高外,對PCT專利資助總額不再封頂。”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支蘇平表示,政策調整的導向是“穩量提質”,希望各地也能形成政策配套,對未能享受省級資助的國內授權發明專利進行兜底支持。
我省今年還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探索建設3-4家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建立產學研服協同創新新模式,創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權利狀態穩定、市場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高價值專利。
800萬:從“促進轉化”到“戰略運營”
省專利實施計劃去年首次增設專利運營類項目,10家專利運營機構獲得補貼獎勵,運營收入達到1.3億元。蘇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發放超過4億元,無錫達3.5億元,鎮江達2.29億元。
記者獲悉,下一步,我省將探索建立以“1+1+N”為基本框架的運營體系。第一個“1”是充分發揮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資源優勢和創新樞紐作用,圍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發展,開展專業化專利運營;第二個“1”是加快建設基于網絡環境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探索建立資源共享、眾創眾投、利益共贏的新機制、新模式;“N”則是大力支持多個運營機構開展社會化、專業化的專利運營。
今年,省專利實施計劃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已開展專利運營的機構,對表現突出的將連續3年給予支持。我省將集中力量打造2-3家全國知名的品牌運營機構,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專利運營基金。省里還將出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探索健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和交易轉化機制,通過擔保、貼息、風險補償、績效獎勵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此外,知識產權執行險、責任險、綜合險等險種也將得以推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