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成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國務院批準實施《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作為促進中部崛起、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明確了將其打造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的戰略定位。
地處華中腹地的武漢城市圈,包括武漢和毗鄰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9個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處于全國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地位。2007年12月,國務院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4年11月,《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行動方案(2014-2015年)》出臺,明確武漢城市圈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核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區域市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五個一體化”為抓手,率先在優化結構、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率先在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取得新進展,為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對鄂、湘、贛三省中心城市來說,《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是一個重大利好?!焙笔∩缈圃焊痹洪L秦尊文認為,武漢作為中三角名副其實的龍頭,應有自己的擔當:做先行先試的龍頭、協同發展的龍頭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的龍頭,借力長江中游城市群這個平臺,進一步鞏固中國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通過與南昌、長沙兩個城市的合作互通,加快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在2014年10月舉行的“中國·湖北生態文化論壇”上,多名專家學者圍繞“支點建設與綠色發展”的主題進行討論,論壇發布了《建設生態支點 推進綠色發展》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做綠滿荊楚的建設者、生態資源的保護者、綠色發展的推動者、低碳生活的踐行者、生態文明的引領者。
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吳清認為,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上升為國家經濟增長第一方陣的利好形勢下,武漢城市圈要順勢而為,注意核心產業的培育,原有的裝備制造業等強勢產業要形成新的突破,做大節能環保產業,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新能源產業要與“互聯網+”浪潮深度融合,搞好“兩型”社會試驗區的生態建設,使生態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
綠色發展要求在利用自然、開發自然的同時,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文明和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平衡共存。方案提出,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突破口,在循環經濟、水生態環保、土地使用、技術創新、城鄉發展、大氣污染防治區域協作等8個重點領域做出綱領性安排。武漢城市圈域各地正組織實施“雙十工程”,即“十大示范工程”和“十大試點工程”,“十大示范工程”包括推進武漢東湖自貿區先行先試、黃石工礦廢棄地綜合開發、創建鄂州咸寧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仙桃資源再利用產業體系、加強天門畜禽廢棄物利用處理,加快潛江零煤耗園區建設等;“十大試點工程”包括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農村綜合產權交易、黃岡跨江合作開發等試點。這將對圈域內實現綠色發展帶來一系列深刻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