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等奢侈品牌陸續撤離成都市場
從2015年奢侈品牌的市場表現中不難看出,僅有少量奢侈品品牌實現盈利,大部分品牌業績皆是呈現下滑趨勢。而奢侈品牌在成都市場撤店的表現僅僅是大中華區的一個縮影。
短短幾月的時間,包括Dior、Gucci、Fendi、愛馬仕、卡地亞、寶格麗等國際一線奢侈品牌已陸續撤店,或撤離成都,或在成都另選新家。
有意思的是,這些奢侈品牌撤走的店鋪均是位于成都最核心的春熙商圈,其中Dior已于去年年底關閉其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廣場的店鋪,而Gucci成都仁和春天百貨店目前已撤下所有的貨品。
奢侈品牌在成都市場撤店的表現僅僅是大中華區的一個縮影。在更早之前,國際一線的奢侈品牌在大陸地區的“關店計劃”便已悄然開始,而近段時間閉店趨勢愈發明顯起來。
福布斯資料顯示,除了LV之外,Prada等奢侈品牌在大陸的分店數量也已大減3至5成。據不完全統計,2013—2015 年間,BURBERRY關閉了4家內地門店,COACH關了兩家,Hermes關了一家,Armani為5家,PRADA則從49家變成33家,LV2015年已關掉3間中國分店,2016年內LV將會削減20%的中國分店,相當于約10間店鋪。
戰略收縮背后是尷尬的業績
實際上,近年來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屢受重創,此前盲目擴張的奢侈品品牌門店如今也選擇減少門店,或放緩開店計劃。而這背后,是購買力的大幅萎縮導致業績大幅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Kering)在其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指出,集團總收入上漲12%,但是占據開云集團三分之一總收入的Gucci品牌收入下跌0.4%。其中,亞太地區營收大跌17%。中國內地銷售依舊疲軟,香港和澳門銷售惡化情況嚴重。
Burberry集團2015年上半年零售營業額僅增長3.5%,而這一成績被看作是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同比營業額最消極的一次,也就是6年來同比業績最差。
德國雨果博斯Hugo Boss集團第三季度凈利潤下跌23%,Hugo Boss在第三季度營收增長4%至7.441億歐元,下跌嚴重的地區包括美洲地區和中國市場。
意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在截至2015年10月31日為止的9個月時間里凈利潤出現下滑,期內凈利潤為2.35億歐元(約合2.581億美元),同比下降26.4%;運營利潤為3.739億歐元(約合4.1億美元),同比下降近25%。
……
從2015年奢侈品牌的市場表現中不難看出,僅有少量奢侈品品牌實現盈利,大部分品牌業績皆是呈現下滑趨勢。而業績下滑最直接的影響便是集團會減少門店數量和暫緩擴展來減少損失。
商業格局初現調整
為緩解業績下滑態勢,通過優化店鋪配置通常是奢侈品牌應對的主要措施之一。往往這時候,它們會更加傾向于選擇人流量聚集的購物中心或商圈。
當然,每個品牌的擇址都會以人流量為衡量標準,而成都較為早期的一些高端購物中心在商圈更新中已逐漸喪失吸引力,比如均位于成都核心商圈的仁恒置地以及成都仁和春天百貨店。而隨著IFS和遠洋太古里的興起,成都的商業格局已發生改變。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匯集在IFS和遠洋太古里,其中,中國西南地區首個Hermès旗艦店、Cartier中國首家獨棟旗艦店、GUCCI全新形象旗艦店入駐遠洋太古里。在筆者看來,以高端消費群體為主要目標客戶的奢侈品商圈的集群效應已經日趨凸顯,“擇鄰而居”顯然成為這些大牌們選址的首要考慮,而匯聚高端客戶資源的平臺更能產生更大的價值和效益。
一線品牌更加趨于理性
在高力國際商鋪服務部的副董事羅艷秋看來,國際一線品牌關閉門店撤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奢侈品品牌自身的大幅業績下滑影響,部分品牌市場活力不如以前,同時對新起的高端消費人群需求把握不準,一些副牌的業績超越了主營品牌,奢侈品集團品牌架構面臨調整;
第二,之前奢侈品集團在前幾年的盲目開店,在現今市場環境下一些競爭力不再明顯的門店將被逐漸關閉,這是奢侈品集團對自身的網絡規劃問題;
第三,一些品牌所在的商業項目經營出現困局,受實體經濟寒冬的影響,部分商業項目業主整體移主,經營方發生變化,同時由于高端品牌需保護其自身的稀缺性,因此在經營方移主或經營狀況慘淡的前提下,會選擇謹慎閉店而僅保留其有競爭力的門店。
同時,羅艷秋還指出,未來在整體高端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國際一線品牌將會繼續趨于理性,相應奢侈品集團的閉店情況還會發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