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國人奢侈品銷量又第一
香港《大公報》1日刊文《國人奢侈品銷量又第一》說,在歐美奢華品牌需求普遍萎縮之時,中國奢華品市場依然向好。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中國奢侈品消費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增勢。“未富先奢”很顯然與國情大相徑庭,人們更想看到平民一樣的富豪,與平民一起和諧相處的富豪,而不是和諧社會的“另類”。
文章摘編如下:
在歐美奢華品牌需求普遍萎縮之時,中國的奢華品市場卻依然向好。如今,從德國威茨曼貴族跑車、120萬美元一輛的Saleen跑車,到被譽為銀行家金表的瑞金達手表、1200萬元的整套紅木家具等豪華奢侈品,紛紛被一些超級富豪快速選購。
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個季度,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增長勢頭。奢侈品(亞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蒙鵬鈞表示,在所有中國新貴奢侈品消費中,豪華汽車消費占40%,其次是豪宅消費占38%,服飾、珠寶、藝術品占9%,私人飛機占4%,奢華旅行占1%,其它奢侈消費占8%。
用事業眼光審視財富
富豪們的購物熱情和出手闊氣,讓人想到中國目前尚有幾千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農村有許多貧困兒童輟學或面臨輟學之險。“未富先奢”很顯然與我們的國情大相徑庭。
論富有,比爾•蓋茨是公認的世界“老大”,但我從沒聽說人家曾坐著上千萬的豪華頂級車去兜風炫耀自己的身家財富。香港金利來老板曾憲梓也是每餐數十港幣標準,并成為不曾改變的規矩。一些大排量超豪華的頂級汽車,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實際上也是乏人問津銷量很少,在中國卻屢屢成為富人的搶購之物,難怪連老外也搖頭想不通。
更為可笑的是,中國富人們奢侈消費不為別的,只是試圖借此炫耀自己的身家財富,以期博得別人的敬重和仰視。兩相對比,中國富人在消費理念上與外國富人的消費理念著實差了一截。
靠拼搏為社會創造財富,而自己也擁有財富的人,是令人羨慕的。在擁有財富之后,不忘社會責任,不忘回報社會,更令人尊敬。當企業家擁有比別人更多財富的同時,其實也肩負著比別人更多的責任。如果他們能將財富提升到事業的高度,兼濟天下則會化為自己的責任。富人階層財富觀的提升既靠自身玩味財富的真諦,也靠相關的社會輿論和社會效應的引導,引導他們用事業的眼光、和諧社會的眼光來審視財富的意義。
不應成和諧社會“另類”
富了以后,多多行善,這是人對社會的愛心,是人精神上的良知。給予別人既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榮耀;慈善未必是普遍的義務,但一定是人人的權利。在普通大眾心里,由于對富豪的財富寄予了太多的慈善和澤惠社會的厚望,總是愿意將富豪的名表、跑車與私人飛機進行各種各樣的假設換算,以某種形式回饋社會、救濟窮人。更為重要的是,用和諧的理念來考慮,人們更想看到平民一樣的富豪,更想看到與平民一起和諧相處的富豪,而不是和諧社會的“另類”。
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社會發展一再證明:當“使富者足以顯貴而不嬌,使貧者足以養生而不憂”時,這個國家的發展也必將步入更為良性循環的軌道。末了,善意地提醒一句:我們的富豪們千萬別做財富的巨人、公德的侏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