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零售業的明天
當你走在某個一線城市的某一個購物中心,無意走進某家國外品牌服飾店的時候,很多時候你會驚訝的發現這里的某一件或者說是某一批服飾的價格比同類型的國內品牌的價格低出很多,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這就是當下國內服裝零售業面臨著的“騎虎難下”的困境,高端的市場難以立足,中低端的市場又被不斷的蠶食。在休閑服飾類中,ZARA,H&M,優衣庫,C&A等國際快消行業的品牌很快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兩三年間直營商鋪開遍了大江南北。GAP在看到他的全球競爭對手們取得成功后,也是躍躍欲試,據稱在2010年要在北京和上海一線城市開始擴張腳步。而我們的體育零售行業中只有李寧還在苦苦支撐著中高檔的市場,在阿迪,耐克等一系列國際品牌的重壓之下眼的有點力不從心。而中低端的市場也不是太穩定,體育零售行業巨頭迪卡儂緊盯這一塊市場,當下中國地區開店的數目超過23家,每個商店在當地市場都有一定數量的擁躉。
細細分析一下為什么國內的服裝零售業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仔細對比一下國內外的模式就可以看出端倪。
以迪卡儂和ZARA為例。迪卡儂不僅僅是一個零售超市,還包括生產工廠,物流,零售,IT和財務一個看似龐大的集團。在歐洲的實驗室擁有僅次于雷諾的研發人員數量,研發基地在不同的地區,登山用品的研發基地在勃朗峰下,水上運動的研發基地直接發到了大西洋海邊,而工廠卻有可能在中國或者在遙遠的馬達加斯加。在這個集團內部分工細致聯系緊密。可以保證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以最低的成本生產,最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最及時的到達世界的每一家零售商場,提供最好的服務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公司,它既是服裝品牌,也是專營ZARA品牌服裝的連鎖零售品牌。ZARA一年中大約推出12000種時裝,而每一款時裝的量一般不大。即使是暢銷款式,ZARA也只供應有限的數量,常常在一家專賣店中一個款式只有兩件,賣完了也不補貨。一如郵票的限量發行提升了集郵品的價值,ZARA通過這種“制造短缺”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
ZARA花巨資一體化設計自己的靈敏供應鏈。生產基地設在西班牙,只有最基本款式的20服裝在亞洲等低成本地區生產。在西班牙方圓200英里的生產基地,集中了 20家布料剪裁和印染中心,500家代工的終端廠。ZARA把這200英里的地下都挖空,架設地下傳送帶網絡。每天根據新訂單,把最時興的布料準時送達終端廠,保證了總體上的前導時間要求。成品服裝在歐洲用卡車兩天內可以保證到達,而對于美國和日本市場,ZARA甚至不惜成本采用空運以提高速度。這種大生產思維,使得ZARA品牌一騎絕塵。
國內大部分的營銷模式是招商代理,代理再招代理。鋪天蓋地的廣告,零售商無法獲得上游生產的有效信息。國外品牌的模式大致是:顧客導向;高效的組織管理;強調生產的速度和靈活性;不做廣告不打折的獨特營銷價格策略等。
中國是服裝大國和強國,理應在自己的市場占到先機。然而與國外品牌相比,從營銷到管理都顯得相形見絀。但愿困難是暫時的,希望我們的名族品牌們可以痛定思痛,經過合理吸收“他山之玉”,調整自我迎頭趕上!國外成功的模式就是我們的明天!
吾輩,任重道遠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