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爽約 囤貨服裝商恐血本無歸
今年關于“千年極寒”的預言一度傳得沸沸揚揚,雖然氣象部門辟了謠,但部分服裝商早早押寶在這一傳言上,大量囤貨,意欲大賺一筆。
隨著棉價的下調,囤貨的服裝商開始苦惱了,“今年冬天來得晚,棉價再往下降的話,這些沒賣出的羽絨服的價錢就更要往下走了。”在上海經營服裝店的張萍告訴記者,靠關系才從廠商那兒拿到這一批羽絨服的,如今天氣回暖,看著這批囤貨,張萍很無奈。
今年10月份兩次大范圍降溫,使防寒保暖服裝較往年提早上市,零售量同比出現較大增長。然而這一態勢沒有持續多久。
“下半年成本暴漲,廠家都開始提價,所以今年冬裝特別貴,”張萍告訴記者,“現在好一點的羽絨服動輒上千元,賣得并不好,現在存貨很多。”
“其實羽絨市場在2000年之前一直比較穩定,羽絨價格一直維持在幾萬元/噸的水平,”浙江喬而喬科技的負責人姚月均回憶,“2005年有傳言說會是個冷冬,所以各大廠家都加碼生產羽絨服,羽絨價格也就上漲了。”姚月均說,當時羽絨價格最高達40萬~50萬元/噸。
2005年的暖冬粉碎了很多商家的發財夢,不少羽絨服廠家倒閉。今年,很多廠商都盼著長時間低價徘徊的羽絨服市場能有起色,孰料“冷冬”又一次爽約,羽絨服也滯銷了。
老李是山東煙臺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業務經理。他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現在最頭疼的還是現金不夠”,由于對冬裝投入過大,現在這些壓貨難以變現。
而關于漢正街服裝老板因囤貨賣不動而跳樓的傳言也在服裝業內廣為流傳。在漢正街萬商白馬商城,多家服裝店老板稱,確實聽到有老板因冬裝壓貨太多跳樓,只是事件的原由五花八門,跳樓者姓名店鋪語焉不詳,無法求證。
“再不降溫,我真要跳樓了!”問及是否有人跳樓時,萬商白馬6樓一服飾店老板陳光德如是說。他做服裝批發生意近30年,沒想到今年卻栽在謠言上。今年9月,“千年極寒”的消息滿天飛,他也想賭一把,往年冬天進2萬件棉衣,今年多進了1萬件。到現在,這1萬件棉衣堆在倉庫里銷不動,“現在就是虧本處理,也沒有人要”。他說,一件棉衣服虧80元,至少要虧40~50萬元。
按慣例,每年12月底,服裝批發老板就要搶著訂明年的春款了,陳光德十分為難,現在資金全“套”在棉衣上,想找銀行貸款,又怕銀行知道此事后不愿貸款。
從萬商白馬一樓到七樓,逐一走訪發現,多數棉衣、羽絨服的店鋪生意冷清,部分冬裝已開始降價甩賣。二樓風衣世家精品女裝新款棉衣125元一件。該店老板溫見紅說,就算降價甩賣,一天也賣不了三五件。三樓的美國花花公子服飾店內,門口的羽絨服正以“98元”的超低價甩賣,店內兩面墻上掛滿羽絨服,地上則堆著客戶退回的貨品。“昨天又吃了個‘零蛋’。”店老板陳阿光邊說邊用雙手比劃了一個圓,“一年租金40萬,兩個倉庫堆滿了近5萬件羽絨服,元旦一過,生意更冷清,再不降溫,就要虧血本了”。
姚月均指出,企業的生存之道應該是 “按照自己的銷售量來下訂單,企業要生存不能看天,不然會輸得血本無歸。”
編輯點評:21世紀是信息社會,經營者要學會整理、甄別、判斷、吸納各類紛繁蕪雜的信息,理性投資,才能真正做到高枕無憂。這不僅是漢正街服裝老板們的出路,也是所有服裝經銷商收歸成本,創高額利潤的門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