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七上“黑榜”背后:擴張太快管理“縮水”
作為全球“快時尚”風向標的國際巨頭,ZARA卻在中國屢陷質量門,兩年時間7次“上榜”。不過,對于所有的問題,ZARA始終選擇沉默應對,并至今沒有對問題產品給出任何處理意見。
截至記者發稿時,ZARA中國公司方面一直以負責人開會或休假為由拒絕回應。而面對每次質量事件,ZARA均選擇了沉默,對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也從未給出任何處理意見。
擴張太快是主因?
據北京市消協公布的檢測報告,日前測試ZARA、G2000、觀奇、G-STAR等品牌合共57個樣品中,有20個樣品所有測試項目均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主要問題存在于纖維含量、色牢度、甲醛、PH值等方面。其中,包括一款ZARA牌樣品在內的6種樣品纖維含量與實測值不符,占樣品總數的10.5%。
以抽查不合格的ZARA休閑褲為例,上面標注的面料標簽中稱,“含棉量為75%、羊毛20%、滌綸5%”,而實際檢測結果其含棉量為68.2%,比標注少了6.8%左右,羊毛則僅為10.6%,比標注少近一半。聚酯纖維,也就是滌綸含量為15.7%,超過標注的兩倍。
這并非個案,近年來ZARA已成為各地工商、質檢部門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的“常客”。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8月至今,ZARA至少7次陷入“質量門”。
擴張太快被業內人士認為是ZARA屢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價格便宜加上發展速度太快,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質量會降低,而且每個店又開得那么大,市場成本過高,所以公司會壓縮成本,包括原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有業內人士表示。
以ZARA休閑褲中虛標的原料部分來看,目前棉價在3萬元/噸左右,羊毛價格則約合9.2萬元/噸,而取而代之的腈綸原料價格約為2.6萬元/噸,增加最多的滌綸則更便宜,僅有1.39萬元/噸左右,就單件來看差別并不大,但累計后,其成本差別就非常顯著了。
“ZARA在中國的銷售遠遠超過總部的預期,從2009年開始就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一位業內人士稱,2009年上半年ZARA僅在上海就開了4家店面,新開門店接近其2006年2月進入上海3年來的開店總數。從2006年至今,ZARA已經開店75家。
而且,ZARA將繼續加速在中國的擴張,其母公司Inditex今年3月份宣布,2011年其門店覆蓋中國的城市數量將從目前的30個增加到42個。 {page_break}
管理“縮水”
“競爭使然,快時尚行業正處在跑馬圈地的戰略布局階段,優衣庫等都勢必要加快開店步伐。”聯縱智達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崔洪波稱。優衣庫、H&M、ZARA、C&A等國外品牌,今年不約而同地把國際化重心向亞洲轉移,并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開始布局二三線城市。
ZARA頻發質量事件后,開始被外界質疑其海內外質量有別。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ZARA在歐洲大部分都是自建工廠生產,甚至擁有自己的面料廠,但在亞洲地區不可能短時間內快速設立工廠,ZARA開始引入股權合作的OEM工廠。
雖然其強大的優勢在于供應鏈管理,但在亞洲地區擴張速度太快,后臺管理可能會跟不上,“即便照搬歐洲那一套到亞洲地區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再加上速度、成本等壓力,無形中可能會放松一些條件,內控管理水平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該人士稱。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出現“虛標門”與ZARA的定位也有關系,“ZARA既想保持年輕時尚又有品質的品牌,但價格定位又不能太高,因為其消費群體面向的大部分是大學生和年輕的上班一族,這樣一來公司在質量上可能有所犧牲,不然原料成本肯定要增加,導致價格上漲。”
ZARA緣何如此“瀟灑”?
業內人士指出:“ZARA目前在國內沒有競爭對手,中國消費者對它的熱捧使得它完全能按照自己的標準走,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既希望能買國外的大品牌,價格不高還很時尚,因此往往會忽視質量問題,這就是為什么ZARA屢上‘黑榜單’,但消費者的熱情絲毫不受影響的原因。”
崔洪波也認為,質量事件并不會從根本上影響ZARA正常的銷售,“對服裝而言,消費者本來就是對質量弱關注度的。關心的都是流行時尚、潮流款式等因素,關鍵是品牌的身份標簽和認同感最重要,質量對于服裝來講是一個保障購買因素,非激勵購買因素。”
但崔洪波認為ZARA品牌聲譽會因此大大受損,“最大的影響還是在于品牌聲譽上,這個影響短期可能并不會太多,但在競爭態勢更激烈的環境下,中長期來看一定會有影響。”崔洪波認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