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梁去留背后中芯釀變 芯片工藝策略之辯求解
12月16日晚間,上交所發布關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為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就在12月15日,中芯國際的臨時董事會在晚間的一連串公告,直接引發了人事變動的風波。半導體圈領軍人物蔣尚義確認加入董事會,卻伴隨著現任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致董事會信函》),12月16日,中芯國際公告回應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愿。
事件的背后,不僅僅是人事問題。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內部管理溝通之間的摩擦,中芯國際一直以來招攬全球人才,如何調和文化、凝聚頂尖技術人物都是長久的話題;另一方面,對于內外交困的中芯國際而言,尋找突圍和變革的路徑也刻不容緩,眼下展現出的管理層的動蕩,或是中芯國際新一輪改變的開始。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芯國際的事情,外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斗爭”,這與當下國際形勢、中國產業需求、如何更好地為中國產業服務、公司未來發展、年輕人才培養等都有關。
顧文軍認為:“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國際原因是,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治的嚴重干擾,中芯國際更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購買相關設備、材料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在此背景下,如果中芯再執拗于先進工藝的單點突進,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他還談道,技術的突破必須以量產為目的,產品的研發應該以市場訴求、客戶需求為宗旨。與中芯國際All-in到先進工藝相反,中國的設計產業這幾年蓬勃發展,尤其是對成熟工藝的需求暴漲,中芯也要以變應變。
高層人事再起波瀾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中,對于蔣尚義的任職,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與此同時,媒體報道稱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并公布了一份“辭呈”,表示此次人事變動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于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管理層,業內大多持看好的態度。作為半導體行業內的頂尖專家,蔣尚義無疑將為中芯國際增添技術實力。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制程研發很重要,但是要管理好晶圓廠也是一門學問。中芯在先進制程上卡關也有一段時間了,蔣尚義的回歸,會對其有助力。”
根據公開信息,蔣尚義現年74歲,在半導體工業界的45年中,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在臺積電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之后,他曾擔任中芯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而武漢弘芯項目被曝爛尾,就在2020年6月,蔣尚義辭去武漢弘芯的職位,如今正式進入中芯國際的董事會,將直接涉及管理。
品利基金投資經理陳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蔣尚義一心想做先進封裝、做chiplet(異構集成,模塊化小芯片),正好有機會在中芯國際的平臺上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也是應邀加入。而蔣尚義和梁孟松之間并無不可調解的矛盾,梁孟松想要離開,其中有性格使然的因素,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不被尊敬和信任”,新領導來了之后會擔憂原先計劃是否會變化。
同時,陳啟也指出,企業文化、管理層內部利益等是中芯國際常年人員頻繁進出、動蕩的主要內因。也有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蔣尚義加入后,或涉及到管理、權力的重新劃分,這也是促使梁孟松拿出“辭呈”的原因之一。
梁孟松也是業界技術大拿,在臺積電期間曾是蔣尚義的下屬,一同共事。隨后蔣尚義退休,而梁孟松從臺積電出走,加入三星,直接推動了三星在14nm制程上的進步,但是也因此收到來自臺積電的訴訟,使之短期內無法回到三星。直到2017年,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國際,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梁孟松帶領團隊完成了28nm到7nm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如今中芯國際并未確認辭職消息,公告表示:“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有條件辭任的意愿,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愿。”
內外交困,中芯求變
今年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打開新的資源渠道,進入新階段。三季度,中芯國際收入繼續創新高,銷售額為10.83億美元,同比增加32.6%。集邦咨詢預測,2020年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上,市占前五名分別為臺積電、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
技術方面,根據梁孟松“辭呈”中所寫:“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在外界看來,蔣尚義等技術大牛陸續進入中芯國際,將推動中芯國際進一步發展,現在卻面臨著管理層動蕩的局面。
眼下,除了公司內部問題,國際環境更使得中芯國際承受壓力,最新的動態是美國加州的法院提交了關于中芯國際部分證券的民事訴狀,中芯需要探索新的解決之道。
顧文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際原因是,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治的嚴重干擾,中芯國際更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購買相關設備、材料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外界所知的是做7nm的EUV光刻機買不到,其實不僅僅光刻機,還有其他用于先進工藝的設備同樣受限。如果中芯再執拗于先進工藝的單點突進,是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他還提到:“讓中芯意識到必須改變的更重要原因是9月15日之后,中芯先進工藝的核心客戶也是重要合作伙伴海思被美國制裁,中芯國際既不能為海思生產,更不能和海思合作。海思之于中芯國際,遠遠超過一般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在美國打壓的大背景下,中芯買不到相關的先進設備材料,又不能和強援海思聯手,可謂是上下皆困。在此情況下,必須要面對現實。”
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中芯國際自9月14日后已不再向海思供貨,其他客戶在14nm進行試產時,中芯會有二至三季產能空窗期,且美國將其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后,除了設備面臨限制,部分國外客戶也恐將抽單,預估第四季營收將受影響,季減約11%,然因2019年基期低,該季營收年增長仍有15%。
中芯國際也在繼續擴大產能,根據財報,Q3中芯國際14/28nm營收占比為14.6%、40/45nm占比17.2%、55/65nm占比25.8%、90nm占比3.4%,今年以來8英寸晶圓緊缺,而8英寸晶圓支持的制程工藝是90nm,現階段已經上移至65nm。
接下來,一直在全力攻克先進工藝的中芯國際是否會調整產線策略,是否會在蔣尚義加入后開啟先進封裝、chiplet事業,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變革的大幕或已開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