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換做‘Design in China’ 國際大牌將何以為生
在由中國紡織報攜手中國輕紡城舉辦的服裝設計師與面料企業對接會期間,紹興一位面料老板舉辦晚宴邀請中外服裝設計師到其名下的山莊小聚。在推杯換盞之間,來自澳洲的設計師斯蒂芬先生突然對在座的中國同行感慨道:“如果中國人能把對服裝上來,那么中國的時尚產業早就世界無敵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和諧的氛圍,頃刻間變得火藥味十足。老外的直言似一根尖刺,刺進了在座的職業服裝經理人魯先生的心中。“誰說我們不愛服裝?誰說我們只關心吃?中國服裝老板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傾力付出,竟然博得‘愛服裝不如愛吃’的評價。試問如果中國人真把對于美食的熱情用到服裝上來,一旦‘Made in China’都換做‘Design in China’,你們這些國際大牌將何以為生?”發言的最后,魯先生不忘反問一句。
一位女裝設計師則冷靜地說道:“與歷史悠久的中國美食相比,中國的時尚產業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較之國外上百年的時尚產業而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事需要將心沉下來做。”此話立刻得到斯蒂芬的點頭認可。
去年,一位外商在華投資了一家面料工廠,憑借其原有的銷售渠道和品牌號召力,再加上本土化生產帶來的價格優勢,這個開工沒多久的工廠就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然而,這個在外人眼中原本應當欣喜萬分的外商卻有著很多的苦惱:“大家只看到我們的優質產品和領先的理念,卻沒有看到那些不成功的次品。為了對外保持品牌一貫的品質,我們付出的精力要遠遠超過海外其他分廠。我們這里用的是最先進的設備,最優質的染料,統一的技術培訓,但產品的穩定性卻比其他分廠差。究其原因,還是人的緣故。其中既包括員工的文化素質,也包括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這一案例,恰恰印證了斯蒂芬的觀點。
誰也不能蔑視中國的吃飯哲學,在中華文化的浸潤中,中國飲食文化包含的不僅是溫飽,更是一種人際的交流和信息的獲取。然而,在紡織服裝產業高歌猛進了30年后,我們是否需要回過頭來靜心想一下,我們應怎樣熱愛這個為之奮斗了幾十年的產業?我們是否能做得更加專注一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