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近代服飾變革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不僅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同時也推翻了在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以等級為核心的服飾體制。
“辛亥革命的劃時代性,明確地在服飾上反映出來。”長期從事服飾文化研究的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紅幫文化研究所所長馮盈之教授告訴記者。
民國初期受推翻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清朝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當時的政府還以國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裝,民眾的穿著打扮不再受國家禁令的約束,從此進入自由穿著的時代。
多年致力于中國服飾及紅幫文化研究的馮盈之認為,服飾變革不僅是辛亥革命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山裝”。
從19世紀后期孫中山組織興中會開始醞釀,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以及1912年民國成立,服飾變革從思想到實踐,一直是革命的一部分。馮盈之研究發現,孫中山不但是革命先行者,而且也是近代服飾改革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他把變革服飾同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緊密聯系,率先著西服,此后又親自倡導創造了中山裝。
第六代紅幫傳人江繼明對服裝有很深的理解,他認為孫中山早期在日本的時候,就想到要改革中國的長袍服裝,以便穿得舒適、大方、得體。他總結了西方服裝以及日本學生裝和士兵裝的各方優點,匯集成現有中山裝的款式,請當時在日本的華人裁縫制作。“中山裝既保留了西裝貼身干練風格,又融入了中裝對稱凝重的格調。它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級區別,雖有道德性的寓意,卻沒有等級的限制,體現了民主共和等思想。”江繼明如是說。
馮盈之認為,在“剪辮易服”的氛圍下,中山裝成為革命者的一個獨特象征,穿著中山裝成了擁護革命、與清朝封建主義決裂的一種標志。由于孫中山的提倡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簡便、實用性能,辛亥革命起中山裝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29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
此后,作為中山裝制作和發展的主力軍,紅幫裁縫還以中山裝為母體,又設計了學生裝、青年裝、軍便服等。由中山裝為母本衍化出來的服裝具有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功能。{page_break}
辛亥革命不僅讓男人穿上了精神得體的中山裝,婦女的旗袍革新也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馮盈之認為,旗袍的改良運動不僅推動了女性服飾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辛亥革命的服制變革向縱深發展。
“所以說,辛亥革命直接導致了服裝制度的變革。”馮盈之表示,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裝發生了質的變化,是中國服飾從傳統向近現代變革的重要歷史過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