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出新規 服裝不能超三種顏色
近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出廣州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列出的101條建議中,有兩成多和衣著、發型、化妝等儀容儀表有關,由于規定細致,引起熱議。那么,在學生的眼中,老師如何老師的親和力、人格魅力實際上勝過外表的修飾。
發型
非藝術類女老師頭發不能太長或者太短,頭發的顏色要莊重自然,不提倡染彩色頭發。
化妝
女老師不要戴假睫毛或把睫毛夾得長長彎彎的、不能涂閃亮的眼影或者把指甲涂成彩色。對于修飾眉毛也建議不必剃光了再涂黑。
穿著
女老師:不要穿露背、低胸、露肚臍等性感服裝,同時要注意全身上下衣物不超過三種顏色,"否則變成花蝴蝶"。
男老師:襪子的長度要夠長,如果在坐下時,從襪子和褲子之間露出一節長毛的小腿是很不雅觀的,無論皮鞋檔次如何,一定要擦得光澤。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
摘錄
建議18 :被學生喜歡,勝過一切教育技巧。
建議74:辦公桌面上要盡量簡潔,不要將丈夫(妻子)孩子的照片及其他很私人化的擺設放在臺面上。
建議87:(家訪時)進門可簡要說些寒暄的話語。無論學生家境貧富,教師要表現得不卑不亢,平和自然。不要說“哎呀,你們家真豪華“或“真想不到你們這么困難”。
老師有點“囧”
23條建議管“面子”
據了解,這本讀本從“道德”、“禮儀”、“廉潔”三個方面解讀了師德規范,其中精心選取了廣州市12個較有代表性的教師的先進事例,并以“博帖”、“故事會”、“小貼士”等新穎靈活的形式呈現。更為特別的是,對老師的日常行為提出了101條建議。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其中的23條涉及到男女老師的衣著、發型、化妝等“面子”問題。
有看過讀本的老師開玩笑道:“這么細的規范啊?等我全部記下來,估計能成半個時尚大師了。”這名老師還認為,“規范寫歸寫,實際執行起來(的效果),就很難說了。”
“80后”數學老師小何對記者表示,讀本中談到男老師的打扮時提到“在辦公室穿球鞋只是體育老師的專利”,這讓自己感到有些難做:“我們這種年齡層的,剛剛進學校不久,平時都是穿得比較sport(運動)一些,學生們也挺接受的啊。如果穿西服、皮鞋,顯得老成,自己也似乎不太自在。”
盡管如此,大部分老師們對于自己的形象,一直都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荔灣區華僑小學的陳瑩老師說,所在學校對于老師的儀容儀表沒有什么特別的規定,“但基本不會太過分的,畢竟老師的形象有很大的社會性,職業決定了很多的約束,所以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有時候不能搞得太過。”所以,她已經習慣了每天以恤衫、西褲/西裙的搭配面對學生。“如果穿得太過隨意,在學生的心目中會顯得不太嚴謹,孩子不一定喜歡。”她告訴記者,自己有次試著穿了一件套頭的短袖休閑服回去上課,“結果,所有學生都跟我說,以后不要再這么穿了。”
學生不“感冒”
親和力比外表更重要
老師看起來如何,對學生來說有多重要呢? “打扮樸素的老師和稍微打扮的老師,你更喜歡哪種老師?”昨天,記者就這個問題問了市內一些中小學生,除了個別幾名表示“沒什么所謂”以外,其余的都認為更喜歡后者,“老師漂亮點,我就會喜歡咯”, “起碼看上去人會更精神一些”。
不過,當繼續追問下去,有不少學生就告訴記者,老師的“人”本身更重要。”其實我們都是喜歡對學生有親和力的老師,外表不是最大的問題。“花地中學初二學生彥祺告訴記者,現在班上教歷史的是位30來歲的男老師,屬于有些”不修邊幅”的類型。但不久,彥祺漸漸發現這些可以接受了,”因為他沒什么架子,對學生很好,愛跟我們開玩笑。比如有時候說話說半截,突然說‘考試’,其實說的是考試復習提綱,嚇唬我們。“盡管這名老師經常”把我們嚇得不得了”,但這名老師在他的班級超級受歡迎。
也有學生認為,校園里出現一些打扮得“有個性”的老師并非壞事。“當時可能覺得怪,可是畢業以后發現,有些個性的老師更容易讓人記得啊。”今年26歲、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的小馮上月回中學母校參加校慶活動發現,讓大家聊起來最有共鳴的,往往是回憶一些“有個性”的老師。她記得當年學校有一位政治老師,常常穿著發白、褪色的西褲,而腳上卻蹬一雙皮涼鞋,“如果要用老師的衣著規范,應該算是不太靠譜的那種”,不過現在這名老師,成為了讓久未相見的同學、甚至不同屆的校友迅速熟絡的話題。
“規定太細了,老師如果都照著這樣穿衣,校園里會不會很沉悶?現在不是說要個性化發展嗎?”海珠區網友LIN說:“我們的美術老師,有時候走‘小清新’路線,有時候也會走五彩繽紛的路線。也挺好的啊。”
“建議”并非硬性規定
對于廣州市教育局編寫的廣州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讀本中所列出的101條給老師的建議,由于規范得細致,反而讓老師感到難以執行。
有老師記得,大約10年以前,本地教育部門曾經對老師的儀容儀表進行過嚴格管理,女老師不能染發、涂指甲油,不能披頭散發,不能穿無袖或沒領子的衣服,也不能穿超短裙,“當時確實管理得比較嚴格,甚至有人跟我說‘老師沒幾個是活潑可愛的’。”當年“不能染發”的規定,在如今看起來已經顯得與時代脫節,也已沒有太過嚴格的要求,“畢竟老師也是人啊。”荔灣區華僑小學的陳瑩老師說。
而記者了解到,本次廣州市教育局編寫的廣州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讀本中,“101條”是以建議的形式出現。市教育局思政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讀本僅是供老師參考,并非強制執行的規章制度、法律條文,老師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個性化地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