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苗繡
一、簡介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技藝,以針法精巧,古秀文雅、色彩豐富而聞名省內外,花紋布置嚴密,色彩對比強烈,圖案花紋各種多樣。
苗繡主要流傳于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等地,其形式與風格各有不同。
二、溯源
苗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東謝苗族是"卉服鳥章",即在服裝繡上許多花、鳥圖樣。明代時,貴陽苗族喜用彩線挑成"土錦","織花布條","繡花衣裙"。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刺繡織錦的很多,如黔東清水江苗族刺的"錦衣"和繡的"苗錦"。古州苗族刺繡亦多,今榕江縣平永地方一戶苗族農民至今還保存著兩套乾隆時代的男女服裝,都滿繡彩色花紋。關于貴州、云南、川南、湖南、廣西各地苗族繡花、織錦,各種史書及地方志多有記載??梢姶汤C織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藝,是人們一種愛美的體現。
苗族姑娘好刺繡是與傳說里的苗民南遷聯在一起的,說是有位叫蘭娟的女首領為了記住遷徒跋涉的路途經歷,想出了用彩線記事的辦法,過黃河繡條黃線,過長江繡條藍線,翻山越嶺也繡個符號標記,待最后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繡滿,從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親手繡制的盛裝,為的是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后人。
三、藝術特色
貴州苗族刺繡有羊繡、結繡、辮繡、打糅、牽紅繡、織花、抽紗等?;哟笾驴煞譃槿N類型:一是幾何圖案,以果綠、翠綠為主體,用鮮艷的紅色調配,構圖簡練,美觀大方;二是自然形態圖案,色調以綠色為主,間配其他相稱顏色;三是繪畫形圖案,以山水、花草、龍魚等構圖,形象生動。
苗族刺繡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技巧。針法很多,有平繡、辮繡、結繡、纏繡、縐繡、貼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來種。圖案有視為吉祥的麒麟、龍、鳳和常見的蟲、魚、花卉、挑子、石榴等;顏色有大紅、水紅、紫紅、深藍、淺藍、深綠、淺綠、橙黃、深黃等。一般以綢緞作底,繪上或貼上圖案,因此剪紙又成了婦女們必須掌握的一種藝術。刺繡有平繡和凸繡之分。平繡流行面很廣,湖南、貴州、云南、廣西等地的苗族都用此法,其中以黔東的舞陽河、清水江流域及關嶺、文山等地最為突出。凸繡是在底布上多鋪幾層紙花,使所繡花卉凸出,有立體感。黔東有的喜繡大花,繡成后,再用金線圍著花瓣邊緣綴上,花朵就格外醒目了。城步苗族的刺繡,多以青、藍布作底,繡出五彩花紋。
苗繡主要用來鑲嵌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袖、帕邊、裙腳、護船邊等部位,亦可用它來縫制挎包、錢包等。一件布料價格平平的上衣,一條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鑲上了苗繡,便會光彩奪目,身價百倍。
四、分類
1、雷山苗繡
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地處黔東南,是苗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全縣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6%。雷山縣因所轄的雷公山和苗寨聞名。因常年在桃源般的雷公山懷中生息,雷山苗的苗繡自然也就有了一番不一樣的風情。雷山苗族的服飾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贊嘆不已。
雷山苗裝由苗衣,百折裙、和極副富特色的彩帶裙組成。衣服上的刺繡裝飾位置同臺江苗衣一樣,但色澤運用上就比臺江的豐富許多。技法上也是百花爭鳴,辮繡、平繡、皺繡、堆繡、拼貼、都經常能在雷山苗繡中看到。紋飾上多數是各種動植物和吉祥之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極為少見的文字衣,這些文字或是充滿了歡慶祝福、或是沾沾自喜、或是報復遠大、還有的不知所云;更有甚者,青天白日旗和"上中下正"之字號也赫然在目。雷山苗族服飾按結構和風格劃分,主要有長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種,也稱西江型、也蒙型、公統型、大塘型。
雷山苗族服飾制作工藝獨特,形制很有代表性,有些是雷山獨有,有些他處亦有卻主要分布在雷山縣境內。與形制相關的刺繡工藝亦有其獨特性,如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絲絮貼繡等,盡管別處也有,但就技巧而言,雷山苗繡更具特色,并技法多樣。雷山苗族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夸張手法,并大膽使用多維立體造型和型中型的復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征等的表達技巧,體現出別具民族風格的審美情趣。
2、花溪苗繡
貴陽市花溪苗族挑花技藝在貴州苗族刺繡技藝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據史書記載:苗族先祖九黎部落原居黃河流域,由于在與外族爭戰中多次敗北,逐漸西遷,部分支系進入今貴州境內,其中一個自稱為"謀"(他族稱之為"花苗")的支系定居在格洛格桑(今貴陽)。這個苗族支系原先主要用蠟染來裝扮自身,后發現挑花色彩更豐富,表現力也更強,便開始在蠟染圖案底紋上進行挑花,挑花漸從蠟染脫胎,形成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言。常見的挑花圖案有豬蹄杈、牛蹄杈、牛頭、羊頭、狗頭、冰雪花、刺藜花、浮萍、荷花、稻穗、蕎子花、銅鼓、燈籠、銀杈、銅錢、太陽、青蛙、水爬蟲、螃蟹、燕子、樓閣、田園、橋梁、河流、苗王印等。
花溪苗族挑花技藝具有追念先祖、記錄歷史、表達愛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時又有很強的裝飾性。用十字繡為基本針法,數紗而繡,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顯得更加美觀精巧?;ㄏ缱逄艋ǖ乃囆g風格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1900年以前為早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為自織青色麻布,色彩單純雅致,以銀色調為主,白色中點綴有小面積的彩色,構圖嚴謹,圖案有幾何化、程式化的特征;1900年至1966年以前為中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仍多為青色麻布,也有少量青色土棉布,色彩熱烈華麗,多以紅色調為主,配以黃、綠、白等色絲線,構圖較前期活潑,圖案更加豐富;1967年以后為晚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色彩和質地都呈多樣化趨勢,增加了紅、藍、黃、白、黑等色機織布,甚至使用塑料窗紗和粗麻袋布做底布,挑繡用的彩線除了蠶絲線又增加了十字線和毛線,構圖更加自由,圖案更加多樣化,有的藝人還開始摹仿現代織物上的寫實圖案制作挑花。
由于苗族沒有文字,花溪苗族挑花成了本民族歷史和傳說的載體,獨特的挑花貫首服也成為這支苗族的識別標記和象征。挑花在花溪苗族的日常生活、節日慶典及擇偶、婚喪、宗教等儀式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有著很強的實用價值?;ㄏ缱鍕D女在制作挑花時,不但注重繼承本民族的藝術傳統,而且還善于發揮想象力,大膽地進行再創作,幾乎找不到兩幅完全雷同的作品,使得挑花有著較強的藝術性和獨創性,廣大美術家和收藏家對之極為珍愛,國內外博物館也多有收藏。
3、劍河苗繡
劍河縣苗族錫繡主要分布于貴州省劍河縣境內的南寨、敏洞、觀么等鄉鎮,已流傳了五六百年。苗族錫繡以藏青色棉織布為載體,先用棉紡線在布上按傳統圖案穿線挑花,然后將金屬錫絲條繡綴于圖案中,再用黑、紅、藍、綠四色蠶絲線在圖案空隙處繡成彩色的花朵。銀白色的錫絲繡在藏青色布料上,對比鮮明,明亮耀眼,光澤度好,質感強烈,使布料看上去酷似銀質,與銀帽、銀耳環、銀項圈、銀鎖鏈、銀手鐲相配,極其華麗高貴。
錫繡工藝獨特,手工精細,圖案清晰,做工復雜,用料特殊,具有極高的鑒賞和收藏價值。苗族錫繡與其他民族刺繡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用蠶絲線而是用金屬錫絲條在藏青棉布挑花圖案上刺繡而成,其核心圖案猶如一座迷宮,變化莫測,耐人尋味,寓意深刻,充滿強烈的神秘意味。
五、傳承意義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和趣味的不斷變化,民族服裝的市場越來越小,苗族青年人中,穿著本民族服裝的人越來越少。在此情勢下,苗繡藝人的數量日漸減少,可以說,現代文化越是發達,苗繡的傳統技藝流失也越快。面對苗繡技藝所遭遇的危機,應盡快采取措施予以解決,以保證這一古老的民族工藝順利傳承下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