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文化的形象識別
這是人間還是仙境,美女們把衣冠之美發(fā)揮到象征神仙般的極致
在電影中,漢服作為華夏文化的符號承擔著形象識別的功能,甚至對漢服有一定了解的人在電影中第一眼就能從服裝看出電影所表現(xiàn)的時代風貌、人物性格、劇情基調等因素。這是與漢服的審美特征密切相關的。
交領右衽、寬袍大袖頗有優(yōu)柔之美
漢服所具備的獨特的審美特征,與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尚書·武成傳疏》曰:“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華夏”成為我國的代稱,暗含著服飾之美是我國的偉大象征。從屈原對“冠切云之崔嵬”那奇?zhèn)ブ母柙伒矫珴蓶|“寂寞嫦娥舒廣袖”的詞句,歷代文人墨客對衣冠之美的吟詠不乏佳作,畫家們更是把衣冠之美發(fā)揮到象征神仙般的極致。
漢服之美是漢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審美理念的體現(xiàn),是漢文化審美心理結構于并升華于服飾這一實用物的結晶。漢服的基本特征數(shù)千年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反應了漢文化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得衣冠成為華夏社會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傳統(tǒng)。漢服之美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于其形態(tài)、色彩紋飾和時代特征。
交領右衽、寬袍大袖峨冠博帶把漢服的形態(tài)美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1.形態(tài)美
漢服傳達給人們最直觀的視覺效果是形態(tài)美,交領右衽、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等特有的外在表象,取法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這一設計觀念將服飾視為大自然的產物?!吨芤?middot;系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概取諸乾坤”,《考工記》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禮記·深衣》曰“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guī);曲袷如矩以應方”,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交融。“夫己外飾,蓋自然”,在古人看來,人是形和神的統(tǒng)一,肉體與精神的統(tǒng)一,而服裝形態(tài)正體現(xiàn)了人和物之間的和諧關系,這種審美情感意識傾向外露于服裝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漢服的形態(tài)美還體現(xiàn)在人體與服飾間的比例關系?!抖Y記·深衣》又曰“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xù)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衣冠的寬大肥美,使?jié)h服有種飄逸的美感。漢服大禮服如玄端等,更是將衣冠的形態(tài)美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實用功能和審美意念和諧統(tǒng)一的服制,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層次的需求。
2.色彩紋飾美
色彩紋飾美是漢服之美的另一特征。服飾體現(xiàn)的內在本質通過外在表象發(fā)生作用,色彩紋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民族內在性格、精神在外在造型方面的反映。自從周朝形成了服制后,服飾色彩有了嚴格界限,也有著不同的含義。以玄端為例,士玄端玄衣纁裳,玄色黑中透紅,纁色黃中并赤,有種深沉嚴肅的美。再如朱子深衣,白衣皂緣,純正質樸,表達了儒者的精神。華夏民族原創(chuàng)花紋如回龜紋、菱形紋、云雷紋等,多以二方連續(xù)構圖形式來表現(xiàn),主觀色彩并不濃,往往是某種自然物的抽象表現(xiàn)。舉以冕服為例,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十二章紋,雖各有寓意,然均取自天地宇宙間,仰視俯察天地間萬物之象擇而用之于服飾正是漢服紋飾的源泉。
3.時代特征
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審美風尚,漢服也因此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由衣冠便可知一代之風尚,時勢之潮流,文明之變遷。魏晉士人喜談玄論道,追求自然,那個時代的服飾也不拘禮法,率性而為,盡管在后人看來不免頹唐,性情與自然的交融所體現(xiàn)出的率真,仍被譽為魏晉風流。其他如漢之大氣古樸,唐之富麗堂皇,宋之淳樸淡雅,明之繁縟雕飾,不一而足,然均一脈相承,演化有序。就漢服的審美意象而言,它必然會傳達出一種精神內涵,換言之,漢服能反映和表達出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和文化思想。
文化研究專家霍夫斯塔德(Hofstede)把文化分層解析,將一個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一個洋蔥,由表及里分別為象征物、英雄人物性格、禮儀、價值觀。在他的這個理論里,漢服與語言、建筑物等一樣,人們能夠看得見,并很容易分辨出來,它們共同隸屬于最外層的象征物。但是,也應當看到,在象征物意義上的漢服出于禮儀的需要。常常關系到個體在社會交往與生活中的行為方式甚至方法,因此。漢服又隸屬于禮儀層。事實上,無論是作為象征物或是禮儀,漢服文化毋庸置疑地都能夠傳達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按照巴爾特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理論,電影服裝設計成為使用影像加工與創(chuàng)造銀幕世界的一種“代碼”,它也存在表層和深層兩個結構系統(tǒng)。既可以為視覺形象地感知,又可以不斷生成意義和認同。在這個意義上,作為電影視覺符號的漢服具有生產功能,它生產出一定的意義,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不僅如此,作為電影視覺符號的漢服,也會生產出相應的社會解讀和文化認同,由此生發(fā)出個體的身份認同和相同的意識形態(tài)。
因此,在電影中的漢服設計應當首先以漢服的三個方面的美為最高參照,否則就容易造成文化誤讀的現(xiàn)象,不但不能傳達出華夏民族的審美理想,漢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tǒng)與理想追求也有可能被曲解。換言之,漢服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載體,在電影中承擔著傳播文化的重要作用,要讓每一位華夏子孫從中尋找到某種精神皈依,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感,也要讓所有看到的人感悟華夏文化底蘊之美。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