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奧運”時代的低需求高庫存問題困擾著運動品牌
日前,李寧公司公告稱,其2012年四季度訂貨會數據顯示,總訂單量錄得出現高雙位數百分比下降。其中,鞋產品的訂單金額按年計造成了低雙位數下降,而服裝產品的年跌幅則超過20%。這表明,在市場需求相對疲軟的形勢下,李寧公司庫存壓力不減,盈利水平也將受到影響。
事實上,在這個奧運年,國內的體育品牌企業的日子似乎都不算好過。匹克、361°、安踏等體育品牌企業也都面臨著“后奧運”時代的低需求和高庫存等問題。
在奧運之年卻遭遇市場低谷,這多少讓這些企業有些措手不及。為應對市場需求的萎縮,避免對零售端產生新的存貨壓力,一些企業采取了打折營銷的策略。但是,這雖然能在短期內使企業的銷量回升,但從長期來看很難幫助企業徹底實現市場占有率的迅速放量。在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漲壓力不減的背景下,這一做法更難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這邊山雨欲來,那邊艷陽高照。與國內體育品牌企業經營狀況不容樂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品牌憑借精準的營銷策略和市場定位,加上其品牌影響力,不僅市場占有率逐步企穩,盈利能力也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而在國際品牌巨頭的“圍追堵截”之下,國內體育品牌企業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那么,國內體育品牌企業應如何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一是要進一步做好品牌的精準定位。阿迪達斯和耐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即高檔專業的運動產品。反觀國內運動品牌,或多或少存在著定位的模糊性。李寧公司曾經試圖進行品牌重塑,但效果并不理想,公司訂單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新的品牌定位不夠清晰,導致新目標群體沒抓好,原有群體沒維持住,到頭來既撿不到芝麻,連西瓜也一塊丟了。
二是要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的創新和研發之中。目前國內體育品牌企業幾乎都把體育界名人作為“座上賓”和“搖錢樹”,試圖通過名人效應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提升市場份額。不過,如今的名人代言行為已呈泛濫之勢,企業每年為此投入大量成本,反而忽視了產品的創新與研發。據報道,2011年,安踏、匹克、特步等6家企業的廣告費用高達49.77億元,而研發費用僅為9億元。在市場頹勢短期內難以改變的背景下,企業不妨收收“一口吃成胖子”的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的創新和研發上,以新產品拓展市場,以新產品引領時尚,贏得未來。
三是要進一步加大對體育用品內涵的發掘,積極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體育企業在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同時,要積極推進適度向休閑、戶外等領域拓展,在精準的品牌定位的支撐下,進一步完善產品系列,努力避開同行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在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