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女裝盲從國際趨勢 缺乏個性設計乏力
隨著國內女裝市場進入瓶頸期,設計同質化、面料進口化、依賴國際流行趨勢等問題逐漸凸顯。從里到外都透著國際范兒的中國女裝,真的適合亞洲人嗎?
缺乏個性
依附國際流行趨勢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國內女裝設計同質化嚴重,無論從廓形還是流行元素的選取,總是似曾相識。走訪北京多家商場的女裝專柜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女性服裝設計撞衫的幾率非常高。
對此,派尚服飾搭配學院院長康藍心表示,國內女裝的整體設計水平離歐美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主因是創意匱乏、抄襲嚴重,但是市場反映還不錯。因此,很多品牌的衣服看起來都差不多,但銷售不錯。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消費者需要通過服飾表現自己的國際化,但在審美取向上,歐洲人與中國人有很大不同,復制和照搬只會東施效顰。國內十佳服裝設計師劉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很多二三線品牌缺少自有設計概念,特色風格不明顯,模仿現象比較嚴重,加之近年來國外品牌的大量涌入,國內女裝的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所占領,國內女裝市場的國際化競爭愈加明顯。
設計乏力
面料貧乏致落后
在近日一些服裝發布會上,很多觀眾沒有被設計吸引,而是驚呼面料上乘。
EKOKO Créateur品牌創始人陳薇伊認為,面料是服裝的基礎,高級的更容易做出更好的高品質服裝。康藍心則認為,中國消費者對服裝品質認知的進步要遠快過對服裝審美的認知。在快速轉型、財富迅速積累的社會,人們通常認為好的面料就是好的服裝,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
面科是實現設計師從手稿到服裝的載體,面料設計也是服裝設計的一部分,例如面料的形態、圖案和紋樣、藝術加工等。同一類型的服裝,由于面料性能的不同,其服裝款式、工藝、技術及色彩、形態、視覺效果、觸覺效果也會發生變化。目前,國內女裝品牌多依賴進口面料,也使得價格居高不下。
劉薇稱,大部分的高檔面料需要國際采購。除色牢度差、色彩偏差等方面均暴露出同發達市場的差距外,最受質疑的當屬國內女裝面料原創設計能力的缺乏。
細分市場
需突破個性關卡
服裝的色彩搭配和時尚款式可彰顯個人品位,因此個性化服務尚存潛力。除量體裁衣、量身定做以外,還將出現高標準的個性化設計定制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需要。
中國女裝市場已經日趨成熟,個性化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國內女裝設計需要更加精細風格區分。
此前,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曾有一場名為《幻世》的服裝發布秀備受贊譽。國粹藝術水墨畫、中國古老的剪紙藝術、幾近失傳的陶瓷冰裂紋圖案等中國元素被融入設計當中,結合時尚趨勢、運用創新工藝和高科技環保材料,更好地呈現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國內一位資深服裝評論人表示,從長遠看,能夠代表中國設計師水平的應該是那些堅持原創、把東方審美與西方審美巧妙結合的設計師和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