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傳播的三秦服飾文化
“兼收并蓄華彩傾國”,是西安工程大學蘭宇教授《陜西服飾文化》一書中有關古長安服飾及絲綢之路文化論述的標題,而以此作為對蘭宇教授的服飾文化著述進行評價也是恰如其分的。在中國服裝學科和服裝史領域目前的研究成果中,還沒有一本專門為一省所寫的服裝文化或歷史的著述,而對于一個省份或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服飾文化進行專項研究的書目也較少,而陜西、西安由于歷史的特殊歷程和在古絲綢之路的特殊位置,已具備了寫一本服裝文化與服裝發展的條件。
陜西暨西安是中華民族傳統服裝發祥地之一,陜西尤其是西安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引領著中國服飾的潮流,因為從黃帝時期起,這里就是華夏文化的中心區域,后來有13個朝代在西安建都,這里自然成為全國服飾文化的中心和策源地。而當政權核心轉移到其他地方時,陜西服裝則起到傳承作用。漢王朝、唐王朝都是以陜西、西安為京畿之地,在陜西土地上出現的漢服、唐裝等是中國服裝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的典型代表,都曾輝耀于中國服裝史,也構成了陜西服飾文化的萌發、形成和發展的軌跡,更為中國服飾在當代的演變與創新積淀了深厚的土壤。
《陜西服飾文化》由“陜西服飾的歷史演進”和“陜西服飾文化別談”兩部分內容組成。在第一部分“陜西服飾的歷史演進”中,闡述了黃帝之臣始作衣——服飾文化的生發。通過記載研究表明,陜西人的穿衣史追溯至華夏民族誕生之初,服裝的作用只是實用的遮身護體,而夏商時期的服裝只是形成了中華民族服裝的初步形制,即“上衣下裳”。在周代以后,服裝的等級性、社會文化意義就明確了,而豐富的審美功能也相應產生。秦漢兩代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赫,開創和鞏固了全新的社會階段,中國服裝的面貌也煥然一新。大漢王朝的服飾文化為中國服飾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中國人被稱為“漢人”,中國最大民族被稱為“漢族”,“漢服”成為漢族最具代表性傳統服飾的名稱。輝煌的“絲綢之路”將漢文明和中國的服飾文化傳播到西方乃至世界各地。隋唐京城都建在關中長安,長安再次成為流行服飾的發源地。唐朝的服飾文化輝煌燦爛,很多服裝一經問世,很快就通過絲綢之路流行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在“陜西服飾文化別談”中,蘭宇著墨于陜西民間服飾風俗擷趣。蘭宇認為,陜西服飾風俗大體和全國基本相近,但陜南、關中、陜北卻有不同的服飾風俗。如陜南安康、商洛接近湖北,其服飾風俗具有偏近楚文化的華美風格特色;漢中一帶接近四川其服飾風俗具有蜀文化的特色,陜南服裝色彩都趨于艷麗多彩。關中從炎黃時期到西周、秦漢、隋唐時代一直是中原文化中心,其服飾風格保持了漢族最典型的服裝傳統。陜北與關中和陜南地理距離相隔遙遠地域風俗差距很大,在地理位置上正北與內蒙古相連,西邊比鄰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邊與山西僅隔黃河,屬于典型的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相融合區域,其服飾色彩單調,多以羊毛皮絨為服裝原料,追求古樸風尚。總之,陜西、西安的服裝是值得稱道和書寫的,是有著悠久、漫長、厚重的歷史底蘊的,它已在整個中華服裝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不可磨滅的絢麗篇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