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場服飾 貴族的象征
帽子現在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最開始的時候帽子作為防曬和保暖的作用,現在更多的是裝飾功能,但在歐美一些國家帽子也作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最早的帽子要追溯到古埃及法老和王妃們所佩戴的頭飾。14世紀,歐洲很多地方女性的帽子頂部開始出現高低不同的尖形設計,有時甚至出現雙尖塔造型,這在當時都被認為是貴族的時尚。
15世紀后期開始,帽子的設計構思更多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帽圍的裝飾上。純棉與蕾絲的組合、若鶩的羽毛帽等都漸漸流行起來。
一位叫亨尼的貴婦在15世紀發明了當時轟動社交圈的“亨尼帽”(Hennin):將布黏貼在一個圓錐型的高筒上,然后在高筒上裝裱上一層華美的面料,通過帽帶固定在頭部。
17世紀時,帽子有了更明顯的階級意義:平民戴暗色帽子,黃色帽子代表破產的人,囚犯帶紙帽子,國王戴金皇冠等等。到了18世紀,皇親國戚們除了愛高帽外更崇尚起了編發和假發。
1917年,鐘形帽(cloche)的問世推進了時裝帽的發展進程。這種帽子是由卡羅琳·勒布設計的,帽檐只可遮住一只眼睛。因為很適合短發女性佩戴,一時間也帶動了短發的流行。
從1930年起,受超現實主義風潮影響,開始出現頭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轉擱在頭頂的夸張設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時裝帽的設計更偏重于實用性。1947 年,服裝設計大師Christian Dior 推出了 New Look 系列女裝:纖細腰身搭配大擺裙再戴上一頂形似燈罩的寬檐帽。優雅的整體造型使寬檐軟邊帽和平頂硬帽再度流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帽子在時尚領域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可估量,例如 Trilby 風格的爵士帽,在今天依舊深受歡迎。Coco Chanel 女士一生對宮廷馬術癡迷,香奈兒時尚王國建立之初也是從訂制帽子開始。如今Chanel 還在繼續為歐洲王公貴族訂制更加奢侈的全套馬術服裝,包括騎士帽。
作為現代馬術運動的發源地,1174 年倫敦就出現了賽馬場。英國阿斯克特皇家賽馬會(Royal Ascot)設立于1711年,是英國上流社交圈的大事件,一直是世界上最豪華、最奢侈的賽馬會。
英國阿斯克特皇家賽馬會要求所有女性都戴上一頂禮帽,身穿長裙,比賽的第三天也定為“女士日”,讓女看客們展示各自千奇百怪的服裝和帽子。即便到了近日,前來觀看賽馬的女士為了脫穎而出,賽馬場幾乎成了斗帽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