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做線下實體店的宜家在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功
受網購“大潮”等沖擊,不少實體店銷售額呈現不斷下滑,而主做線下實體店的宜家卻在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功。如今,開業迄今已近半年的宜家杭州商場,已在杭州發展了40多萬名會員。“我們對杭州的銷售情況挺滿意的。” 宜家杭州商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半年,宜家給杭州帶來了什么?宜家為什么總是這么火?各行各業又是如何看待它的高人氣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提到了“供給側”改革。宜家在中國取得的成功,印證了“供給側”理論的重要性、迫切性。“浙江企業當下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轉型,但一些企業卻并不知道往哪里轉。宜家供應的產品設計感比較強、人性化等因素,能把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激發出來。”
宜家集團的最新財報很亮麗:“中國在2015財年有非常精彩的表現,銷售增長超過18%,可比市場銷售增長10%從而達到創紀錄的105億人民幣銷售額。有超過7500萬人次光臨宜家在中國的18家商場。在過去的2015財年,宜家俱樂部會員增長了42%,達到1350萬人。"
相比宜家的熱鬧,如今一些傳統的家居建材商場卻顯得頗為冷清。昨天,在位于秋濤北路的某家居建材賣場里,一些商戶們守著鋪位無聊地玩著手機。“生意不好做。”一位商戶告訴記者,“生意少,賺的錢更少,連1%的利潤都沒有。”
歐亞達杭州區域企劃經理程峰告訴記者,在杭州一些家居建材賣場,“周六、周日人多一點,但工作日人很少。一般情況下,商戶肯定要比消費者要多,除非大的活動人才會多一些。”
程峰也多次實地走訪過宜家。“宜家杭州商場跟傳統意義上的家居商場不太一樣。宜家杭州商場為什么有那么高的人氣,跟它的定位有很大的關系,還有物美價廉。宜家有些東西設計感強,涵蓋的東西又比較全。”
昨天,宜家杭州商場提前給部分杭城會員辦了一場“圣誕派對”,以此答謝消費者。雖然選的日子是工作日,但來的會員挺多。在3樓的會員俱樂部區域,媽媽們帶著孩子開心地做姜餅、包三文魚餅,其樂融融。
“我們開業至今已近半年。宜家杭州商場迄今已在杭州發展了40多萬名會員,會員主要以27歲至40歲的中青年居多。而從性別上看,女性會員居多。” 宜家杭州商場相關負責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林小姐就是其中一名會員。這位30多歲的女子住在火車東站附近,雖然開了一家襪子網店,網購水平堪稱嫻熟,但是她卻頗為熱衷逛宜家。“以前上大學的時候還特地跑到上海逛宜家,宜家杭州商場開出來至今,我已經來了10多次。”
每次,林小姐并沒有抱著什么購買目的,但是逛著逛著,椅子、杯子、凳子、梳妝鏡等就不斷進入購物車,搬回了不大的“小家”。“我覺得宜家的東西設計感比較強,東西不貴,產品質量不錯,產品設計比較人性化……說實話,看著看著,我的消費欲望就被激發出來。”
同樣,家住在汽車南站的馬大伯、時尚先生吳先生等幾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喜歡逛宜家是因為這里的產品獨一無二,很難在網上找到同等價位的替代品。
作為宜家生產專供辦公椅的供應商,浙江恒林椅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跟宜家多年的合作中,一直在“偷師學習”。恒林椅業一年給宜家專供辦公椅的訂單量約200萬張。今年5月,恒林椅業還增加了宜家沙發生產線,目標30萬套(件)。
恒林椅業旗下的安吉恒友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育昌告訴記者,跟宜家合作的幾年來,已經多次接受宜家提供的培訓學習。“宜家會要求供應商不斷地成長,改善和創新產品,同時組織全球采購鏈中的供應商不斷相互學習先進經驗。比如,宜家在山東的一家供應商做自動化最棒,就帶著我們去學習參觀;還帶我們去宜家的瑞典總部去學習工廠的生產管理模式。當然,宜家也安排其他供應商來我們這里學習……大家通過不斷地分享和相互學習,最終讓企業把產品質量做得更好。”
在這種注重提高“供給側”品質的理念下,浙江恒林椅業股份有限公司越來越注重產品創新、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靠品牌建設推動轉型升級。
如今,恒林椅業通過生產工藝流程改造,整條生產線的縫紉、噴膠、捫面、背管架、稱重、包裝等近十個環節實現機器自動化,效率提高2.5倍。據統計,恒林椅業在設備改造項目運行以來,其中辦公椅生產流水線、五金生產自動化改造投入巨資,帶來的效益是,綜合效益提升50%以上,其中:減少用工30%—40%,減少能耗20%以上,人均產出提升118%。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