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標簽有越來越多的“越南制造”
最早出現在歐洲的那方靛藍牛仔布,如今和大部分時裝產業一樣將生產基地挪到了亞洲——中國、孟加拉、越南。其中,越南憑借人力與稅率兩方面的優勢呈上升勢頭,并在今年拿下了丹寧展的舉辦權。成立于2007年的牛仔丹寧網Denimsandjeans.com近期宣布,鑒于越南丹寧出口量不斷上升,主辦方決定將新一屆展會地點從孟加拉移至越南的胡志明市。開展時間定于6月16日,參展商將由全球30多家牛仔工坊組成。
70%的服裝企業都是中小型共產,它們在紡紗、制造和印染方面比較薄弱,原料大多進口自中國和韓國。由此看來,越南要想真正吸引外資,還不是一朝一夕間能夠做到的。短期內,它若是想要制造出100%原產服裝,唯一的辦法就是以“短缺貨物”的名義向TPP成員國進口紡織原輔料。
多年來,越南一直處于全球服裝生產鏈的末端,通產負責剪裁、縫制與出口。主辦方解釋稱,越南丹寧產業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美國零售商以及品牌,例如Sara Lee、J.C. Penney、Express、Gap、Macy’s、Nordstrom,他們陸續將丹寧產品的生產外包給越南當地生產工廠。
可于從業者而言,這股風潮無非新壺裝舊酒。denimsandjeans.com的創始人Sandeep Agarwal自1993年開始投身牛仔生產行業,不過當時他所在的工作地點是印度一家小作坊。千禧年后,鄰國孟加拉憑借廉價勞動力逐漸興起,成為西方服飾品牌的新寵兒。一大批生產基地先后駐扎于此。盡管針對服裝工廠污染環境、苛待員工等抗議聲此起彼伏,可打著“Made in Bangladesh”(產自孟加拉)標簽的衣服并不見少。Sandeep Agarwal創立網站之后,將首屆丹寧展會地選在了孟加拉。
與中國接壤的越南在提供咖啡、水果干、香料等食品特產之余,還是快消品的購物天堂。早年間,更是有不少游客順手買回Lee和Levi’s的牛仔褲。近期,它成為服裝產業里的香餑餑,其原因除了同樣廉價的勞動力外,稅率也是一大考量。根據今年2月4日最新簽署的TPP協議(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包括美國、日本、新加坡、越南在內的12個成員國將享受關稅優惠,譬如產于越南并出口至美國或其他成員國的牛仔褲將逐步享受零關稅待遇。
“我們在欽奈和班加羅爾共有6000名員工,其中三分之二的崗位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里遷移至越南。”印度Bhartiya Group集團執行總監Shailesh Pathak說道。按照分析師預計,這股“遷徙”才剛剛開頭。這意味著,以后當你翻看牛仔褲的標簽時,“越南制造”的出現比例會越來越高。
可對于越南而言,要占TPP的“便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關稅減免政策的實施基礎之一在于嚴格的原產地桂策。換言之,只有“從紗開始”產于越南或其伙伴國的牛仔褲才能享受優惠。可事與愿違,盡管2014年越南服裝出口總額僅為210億美元(約合1364.3億元人民幣),緊跟中國和孟加拉之后,其紡織品出口僅為30億美元(約合194.9億元人民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