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能為服裝業加載創“芯”嗎?
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或是未來發展之路
作為2016江南國際時裝周暨第十七屆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以“融合同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昆承湖互聯網創新創業大會前天在常熟召開。相對于時裝周美輪美奐的霓裳羽衣秀,眾多的常熟中小服裝企業面對紡織服裝全行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新常態,正謀劃如何加載“互聯網+”這顆時尚之“芯”,實現自身的創新升級。
“觸網”率挺高,但真正懂“互聯網+”的不多
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顯示,常熟在2013、2014、2015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電商十強縣。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5年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50個縣排行榜中,常熟位列第7位,江蘇省內排名第一。從數字來看,常熟不乏“觸網”創業的商家,而這也主要歸功于常熟服裝城區域內面廣量多的服裝生產商與銷售商。據常熟市商務部門統計,目前,常熟服裝城3萬多家傳統商戶中觸網率已達60%,常熟市范圍內80%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集聚在服裝城區域。
但是,觸網并非就意味著創新與升級。“常熟的紡織服裝業是個千億級的大產業,做到這點很不容易。不過隨著經濟國際化的進一步融入,常熟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日益顯現,突出表現在思維陳舊缺乏創新,各自為戰缺乏合力。不能說在淘寶、天貓開著店,就已經是‘互聯網+’的創新了,那不過是去庫存而已。”出席本次創新創業大會的一位專家在會議間隙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常熟紡織服裝產業雖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眾多的中小企業依然停留在淺層次的加工貿易領域,真正懂“互聯網+”的不多。同行業間競相壓價、仿制導致的市場無序,以及滿足于傳統的管理營銷模式,缺乏研發創新思維,總是慢人一拍的發展節奏使其中不少企業掙扎在了生存的邊緣。
顛覆創新,個性化定制也能滾出大雪球
廉價曾是常熟中小服裝加工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憑此優勢吸引眾多國內外訂單,但如今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多年來積累的優勢正在削弱。面對挑戰,常熟一批傳統服裝企業轉變思路,搭載“互聯網+”之“芯”,真正開啟了生產與電商相結合的互聯網化發展道路。涌現了“戎美”、“布衣傳說”“、外貿大王”“、柚子美衣”等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明星店鋪。
其中,位于虞山鎮的蘇州日禾戎美商貿有限公司就依托“互聯網+服裝產業”,建立起一套顛覆以往中小服裝企業來料加工的舊有模式,通過量身定制個性化生產的創新思維滾出了“大雪球”。“戎美”從成立之初起,生產的所有服裝都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每上一個新款,公司都會通過網店進行預售,然后根據這“一產品的瀏覽收藏情況以及搶購等數據,判斷出產品的受歡迎程度。”負責人介紹說,這些網上收集到的數據,不僅可以決定產品的生產數量,公司還可以根據買家反饋的意見,不斷改進服裝的款式、面料等細節,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據悉,通過“互聯網+服裝產業”的創新模式,戎美”現已積“累了25萬人的高粘性用戶群,每年推出的服裝新款超過1500個,平均每天就會推出4到5個新款,年銷售服裝超過1000萬件,售罄率達95%,被譽為“神店”。
線上線下絕不孤立,融合發展或是未來之路
與傳統紡織服裝制造業相比,同“互聯網+”創意緊密相連的時尚產業在常熟這座紡織服裝之城的起步還很緩慢。在本屆時裝周“江南織造”主旨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一致指出,融合創新才是紡織服裝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希望之路。據統計,目前常熟地區服裝類電商數量約34000家,以中服電商園、莫城電商園、高新區電商園為主組建的昆承湖紡織服裝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以投入運營,將為眾多中小服裝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的入門基礎性服務。其中設立在園區內為常熟全市紡織服裝產業服務的線上一體化平臺——“常熟服裝在線”也已正式上線。
“我是從前年通過海虞網商園的牽線加入的阿里巴巴淘工廠,通過這一網上平臺很好的解決了企業產品的出路問題。”常熟一家傳統服裝企業的負責人在論壇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像他這樣的中小企業由于具備服裝設計、打樣的條件,而且能夠靈活接收小批量的訂單,正符合網絡銷售的要求。但這僅僅是搭載“互聯網+”的第一步,未來他會考慮把多年積攢的線下客戶逐步轉移到網上來。同時,當線上經營相對成熟后,線下的壯大也是必須的,“線上與線下不可能完全孤立,線下生產線上銷售,兩者唯有創新融合才是服裝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