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思想觀念的改進和自律能力的提高,都雄辯地證明,落實社會責任與提高勞動生產力的統一性。落實社會責任不僅有利于調動企業內在的潛力,緩解復雜多變的不利外部環境引起的企業種種壓力,而且通過加強勞動者與企業、與社會間的和諧關系,增強企業的創造力。
11月18日召開的“200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詳細解讀了CSC9000T發布三年來取得的系列成就。就CSC9000T幫助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適應紡織服裝產業升級過程必然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和經濟目標;滿足預防風險和持續改進的要求等多個方面作了詳細闡釋。并且進一步介紹了今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的工作方向。
體系建設成就卓著
《紡織服裝周刊》:經歷3年實踐檢驗和充實的CSC9000T的行業自律性體系,已經發揮出其引導企業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請您介紹一下CSC9000T在2008年主要工作內容?
孫瑞哲: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紡織服裝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年,中國紡織服裝業要豎立一個信心,即行業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來自國際需求。很多人說國際需求在下滑。西方市場受到損失最大的應該是中產階級,中高端層的消費面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很多消費向中下端轉移,如果以前是“W”型,就是中、高、低端都表現不錯,那么現在是一個“M”型,即基本的消費面沒有被破壞掉,只是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和位移。
國內需求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潛力,紡織工業三大領域,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量一定會繼續加大,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只占總量的15%,而西方國家在一般占到1/3以上。第二是中國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長,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每年以10%的比例在增長。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中央拉動內需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措施的出臺,社會消費總額的增長還會持續,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潛力也會挖掘出來。
金融危機,給中國紡織服裝業帶來的思考是:怎樣進行創新?創新是要持續,但是過度的創新不可取。產業發展必須針對有效需求,中國紡織業的有效的需求是什么?是針對國際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來改變我們的產品結構,根據我們中國產業的發展,針對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和農村市場量大面廣的有效需求,來進行產品開發和市場對接。所以,針對有效需求來確立產業發展目標,是整個中國紡織工業最大的責任。
社會責任內涵深刻
《紡織服裝周刊》: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是企業長足發展的要素之一,那么企業社會責任具體包含哪些方面?
孫瑞哲:宏觀層面行業的社會責任,第一是促進就業,第二是促進經濟發展,第三是保護環境的責任。另外,我們的產業不僅僅是簡單地生產產品,產業還有創造健康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責任。同時,產業還肩負著促進公平貿易,保證產品安全和可持續消費,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責任。
從微觀的層面來說,社會責任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行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打下最堅實的基礎。所以,企業首先要生存、發展,企業的終級責任仍然是發展和保持生產力。
很多人談到,企業社會責任是挑戰還是機遇?通過幾年實踐,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責任帶給企業的更多是機遇。因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提升企業生產力的重要手段。另外,社會發展要求企業不僅僅注重勞動關系。前幾年側重勞動關系,現在環境保護和公平貿易也成為我們的關注點和必須注重的方面。社會責任要求公開透明,所以要強調社會責任的報告制度,一個是行業層面的社會責任報告,還有一個是企業層面的社會責任報告。而且,企業社會責任絕不是個體所為,而要有一個合作的機制,即不同的體系和不同的機構之間建立合作,要求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工會、行業組織、企業、有關的機構共同配合推進。
2008年有很多進展,首先社會責任不僅僅在產業層面,也已經引起政府重視。國家發改委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我們紡織工業列為社會責任的試點行業,予以大力推進。同時,受國家發改委委托紡織工業協會開展了勞動合同法與行業發展的專題調研。紡織行業的社會責任實踐也納入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典型案例庫中。CSC9000T還被列入行業標準。國家發改委還把社會責任列入行業準入規范里,如印染行業的準入應該按照CSC9000T落實社會責任。
我們在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家紡協會副會長企業及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企業等進行了CSC9000T的落實。按照企業自我評估、專家評估和專家復評的方式,預計2009年上半年“10+100+1000”項目可以順利完成。應該說,“10+100+1000”項目是一個量大面廣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0家企業跟進了CSC9000T的體系建設,有將近2萬名的管理者和員工代表接受了培訓。
與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也共同開展了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這個項目在3個產業集群進行了現場培訓和工作輔導,針對勞動生產力、職業健康與安全、人力資源與管理等方面進行輔導,取得非常好的反響。并且與歐洲外貿協會合作,對上千家企業的3000多個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代表進行了培訓。
新增項目強調環保和公平
《紡織服裝周刊》:CSC9000T在逐年完善,今年又在體系文件里增加了環境保護和公平競爭,新增的這兩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有怎樣的要求?
孫瑞哲:今年在體系文件里增加了環境保護和公平競爭,是社會發展對行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符合實際需求,也符合未來發展需求。而社會責任報告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增進了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信任和信心。
環境保護方面,由于ISO14000并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環境體系準則,所以CSC9000T(2008版)對于環境要素采取一個體系加準則的規范要求。體系加準則是要求企業制定環境保護方針,并建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第二是提出預防和治理污染的四類核心規范,這四類核心規范是按照我們現在行業在環境保護方面面臨問題的緊迫程度來排序的。節能、降耗、減排對于紡織行業來說第一大問題就是減少排放。所以,我們把防治污染排在第一位,預防措施排在第二,促進循環經濟排在第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列在第四位。
在公平競爭方面,強調誠信文化和制度建設,這對市場健康發展無比重要。我們也將自愿、平等、公平、誠信作為企業的商業理念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規范了產品安全和消費者保護、反腐敗與商業賄賂、尊重知識產權與供應鏈管理等。這與聯合國全球契約和其他國際公約完全相吻合。
《紡織服裝周刊》:CSC9000T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推行的社會責任報告制度,目前這項內容實施的效果如何?
孫瑞哲:社會責任報告制度以公開透明為導向的企業信息披露,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內涵和內在要求,以社會責任報告為主流形式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成為市場文明的要求和體現。而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就是通過這種信息的披露建立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信任和信心。信任就是減少或取消驗廠,信心是要提高我們利益相關者之間,提高消費者對我們企業、對產品的忠誠度,最終為企業帶來商業利益,同時也促進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今年行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也改變了以往的形式,即把報告發布放在第二年的上半年,而不是像往年一樣放在年底,這樣可以對于上一年的工作有一個更好的回顧。這份社會責任報告是中國,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行業性的社會責任報告。
為什么要推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因為針對企業的不同、產品的不同、規模的不同,企業社會責任側重點不同。需要給企業提供編寫社會責任報告的指引和規范,這是綱要產生的背景。綱要的全面性表現在它強調大社會責任概念,不僅僅是強調勞動者權益保護和勞動關系,同時也強調產品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供應鏈管理與公平競爭,社區發展與社會公益。規范性表現在基本指標的淵源是中國的法律法規和中國政府所批準的國際公約。可比性是同一個企業在不同的年度里針對同一個指標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企業可以針對同一個指標進行比較。實用性表現在結合行業特點,如行業節能減排的指標和產品安全的指標等。
報告應用群體,首先是參與到CSC9000T的執行企業,第二是行業的上市公司,第三是每年行業評出來的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500強企業,還有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
對于社會責任報告,按照國際上的慣例和規范,我們要求發布報告的企業要進行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將在審計的基礎上認可和背書。在編制報告過程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也將派專家輔導。
目前已經有江蘇紅豆集團和北京銅牛兩家企業率先進行了報告的編制。同時,已有十家企業如“天圣”、“天虹”、“華孚”等承諾成為行業首批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它們是紡織服裝行業各領域的優秀企業,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入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行列里。
社會責任體系建設 紡企發展必由之路
《紡織服裝周刊》:CSC9000T目前已經逐漸夯實根基,正穩步按計劃在全行業推行。今后,在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方面協會會有怎樣的計劃?
孫瑞哲:協會以自身的力量完成這么大的工程是不夠的,SGS、DNV、TUV NORD等機構的50多位專家接受培訓成為CSC9000T培訓師和評估師。同時,我們幫助企業培訓了130多名企業的內部審核員,可以在企業進行CSC9000T的體系維護工作。
2009年首先要把“10+100+1000”項目完成,同時把社會責任延伸推廣到零售業,因為我們現在很多優秀品牌已經延伸到了零售領域,所以要把CSC9000T推廣至零售領域。現在與歐洲外貿協會開始了體系互認工作,我們要把CSC9000T與世界上相關的體系進行密切的配合。
行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拓展這一空間的行業內在要求。企業是社會責任的主體,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和持續改進是落實社會責任的必由之路。
&n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