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掀漲薪潮:韓中小服企陸續撤離
在Gmarket經營產品單價上漲30%以上,沒有理由繼續在中國生產。”
服裝企業GoocyFlow公司總經理LeeSeung-u也于近日撤離中國,回到韓國的生產基地。LeeSeung-u表示:“中國的生產成本已經上升,相比之下,如果在韓國生產,即使單價略高,不論在質量還是速度方面都更為有利。”
近來越來越多的韓國中小服裝企業將生產基地從中國遷回韓國。在生產成本方面,韓國比中國高出20%左右,但考慮到質量、交貨期方面,國內的生產更為劃算。
成本增加、靈活性……撤離原因多
因此,近來位于首爾東大門、水逾洞、京畿道議政府等地的國內縫制工廠重新找回活力。這些企業在過去四、五年間因訂單流入中國而面臨破產危機,但近來情況好轉。針織衫生產企業Geumwon紡織公司總經理KimYong-hwan表示:“收到大批韓國企業的訂單,訂單量比5年前增加了10%至30%。”
韓國企業紛紛撤回國內,除了生產成本因素,還\因為韓國縫制企業的“靈活性”。如果在中國生產,因為生產基地較遠,很難實現即時生產(JustInTime)的生產模式。但如果在韓國生產,就可以通過與縫制工廠間的密切合作,實時更新產品設計,并調節庫存。女裝生產企業Sejin服飾有關負責人表示:“與服裝企業間的關系好,可以隨時查看生產過程,這很有優勢。”
此外,在中國下訂單,每次必須生產1000件以上,但在韓國,可以實現少量多品種生產,這也是一個原因。NC服飾總經理KimTae-won表示:“與中國相比,韓國的縫制工廠在‘對口型’生產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
急需旨在培養專業縫制人才等的刺激政策
韓國的縫制工廠也有煩惱。雖然訂單有所增加,但能夠在短時間內生產出高質量服裝的高級人才呈現老齡化趨勢,并且比較缺乏。在釜山東萊區經營大型縫制工廠的Clopia公司總經理ParkSin-im表示:“過去四、五年間由于許多縫制廠破產,很多熟練技工離開了這一行,但卻沒有新的人才進入,因此縫制行業的人才出現老齡化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有必要為系統性地培養相關人才而努力。一位縫制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服裝工業協會下屬縫制支援中心一直在運營各種教育計劃,但大多是一年舉辦兩、三次,而且只是走走形式,因此對實際提高技術水平并沒有幫助。”
韓國服裝工業協會縫制支援中心組長KimWang-sik表示:“縫制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雇傭效果較大。將為擴大國內縫制企業的人才隊伍和培養新的人才而制定合理的方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