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外貿新政本月出臺
將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力求實現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為加快外貿方式轉變,商務部將在本月內出臺關于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指導意見,并以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形式下發。商務部一位人士認為,商務部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實現中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值得注意的是,從資源稟賦的角度來考慮,勞動力充裕作為我國的比較優勢,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仍然不能完全脫離,考慮到就業問題,傳統產業仍然不能被放棄。
記者注意到,近期,商務部的確對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非常關注,商務部多位官員在不同的場合都指出要加快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前期在鄭州召開外貿形式座談會上強調,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必須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這將成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外貿發展的主要任務。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過去的外貿增長方式可謂是功德無量,只是,面對新階段、新情況,我國的外貿增長方式又有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榮燦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作了題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演講,李榮燦指出,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走過的歷程實際上是我們走了一個東亞的發展模式,那就是出口導向型模式,由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我們很多政策,很多資源,都是向貿易部門傾斜的。因此,至少現在有一些方面的問題或突出的矛盾。
“矛盾主要體現在,首先,近年以來,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大。其次,盡管我國的貿易量和規模很大,但是,貿易中獲取的利益卻很有限,這主要體現在中國大量的加工貿易,從而導致商品核心競爭力缺失。”國網能源研究院張磊博士對此表示。
專家們認為,在未來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上應該注意四個關鍵。
首先,注意外需與內需的均衡。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認為,,我國過去采用的是出口導向型的外貿增長模式,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直接導致沿海地區的出口企業受沖擊尤為突出。同時,這種增長模式也造成了一定的誤區,即認為我國內需不足。當然,外需也是不可或缺,因此,我國的內外需需要保持一定的比重。
其次,保持區域間的外貿均衡。何偉文認為,我國低水平的外延式擴張方式需要進行調整。我國目前的貿易格局總體呈現對外貿易順差不斷減少的態勢,但是,按地域來分,,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仍然較大。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中國大量的加工貿易,因此,加工貿易急待轉變和升級。何偉文建議,中國應該從過去以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的、高端型的增長方式轉變。
第三,急需發展以出口導向型發展方式向以內需為本、外需為輔轉變的大國戰略。張燕生表示,鼓勵擴大內需,由出口轉內銷,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運營商應該轉變思維,發展自身的技術、品牌、設計等等。張燕生還建議,中國在未來應該更加注重研發自主終端產品、中高端零部件產品的出口,進口能源和設備。
第四,關注資本、人民幣、銀行等生產體系“走出去”。張燕生認為,中國還需關注人才、優質要素、創新資源的引進,同時,在走出去方面,除了產品之外,更應該關注資本、人民幣、銀行等生產體系“走出去”。張燕生還指出,中國在未來還應該關注建立跨國公司,運用兩個市場的綜合能力,以便在未來的30年實現建立全球生產貿易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