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紡企應對匯率變化四重法寶(1)
規避匯率風險手段之一:原料進口
人民幣升值有利進口,不利出口,因此從國外進口原料、產品銷往國外市場的加工貿易模式更容易提升企業利潤。
人民幣升值問題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將成為中小出口企業的“心腹大患”,有沒有短期制勝的方法,能讓他們在人民幣升值時贏得充足的調整時間呢?請看本期專題
企業通過資金計劃、管理授權、審批等方式,結合利率的變化,能夠節省下部分費用,再用遠期結售匯工具來鎖定匯率,緩解資金困局。
三維紡織:退守加工貿易
九恒星科技:啟動沉淀資金
“現在,我們公司又改回做加工貿易了。”2010年7月14日,三維數碼紡織公司董事長曾祥告訴記者,“因為人民幣升值和國內原材料漲價,目前公司盡量避免用國內的原材料。”
曾祥是最早一批到東莞經營紡織業的香港人,在紡織行業40年,由于在紡織技術領域的權威性及江湖地位,他被業內人尊稱為“曾爺”。
近幾年,經濟大起大落,曾爺不得不頻繁地調整公司策略。
國內的紡織品出口企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一般出口企業,目前基本不賺錢,就靠出口退稅賺取一點利潤;二是加工貿易企業,即原料進口,成品出口,企業賺中間的加工費。
曾爺介紹,最近三年里,他的紡織公司就在這兩類出口企業中“變身”了三次。
最初,公司采用“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方式。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的棉花、棉紗等原料價格大幅下跌,并且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 11%調高到16%。“2008~2009年,公司改為從國內采購原料,拿出口退稅。”曾爺說,盡管處于金融危機深谷期,但“當時企業利潤有4%~5 %”。
不料,時過境遷。2010年國內的棉價讓紡織企業既吃驚又困惑。2009年10月份時,棉花的市場價還是12500元/噸,2010年7月上旬棉價一度漲到19500元/噸,漲幅超過50%!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
考慮到國內原料價格高漲,出口退稅已遠遠無法彌補紡織企業的損失,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有利進口,不利出口,曾爺不得不讓公司改從國外進口原料,于是公司再次退回加工貿易模式。轉型為加工貿易企業后,曾爺的紡織公司減輕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
然而,出口企業生產成本仍在不斷上升。“2009年以來,人工、原料等總成本增加了30%。公司沒辦法把上升的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自己要消化一部分,現在企業的利潤不超過4%。”曾爺介紹,“公司出口的產品用美元結算,但我們要換成人民幣來發工資,人民幣升值仍然間接增加了成本。”
無疑,在人民幣升值時,國外原材料市場相對便宜,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開展加工貿易,對企業更有利。然而,加工貿易方式也并非適合所有的出口企業。廣州奧美施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莫錦濤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在1998年前也是‘三來一補’企業,后來改從國內采購原料。企業變來變去也很麻煩,因為我們公司需要采購的原料較多,進口原料要處理各種關稅問題也有諸多不便。”
曾爺也明白,轉型成加工貿易企業并不能解決企業的根本問題。他的戰略是:三維數碼紡織公司自主研發設計高附加值的面料和服裝,接海外訂單后,轉而做貿易公司,找代工廠生產。目前高端的訂單是由珠三角的代工廠來完成,未來,曾爺希望由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國家來完成代工,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他的遠期目標是企業能最終走向內銷,成功地打造自創的服裝品牌。
“企業利潤有兩個來源:一是增大銷售額,二是減低費用。在經濟不景氣和匯率波動下,企業要在短期內增大出口額比較困難,但是出口企業通過資金管控來降低費用的空間還很大。”九恒星科技董事長解洪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舉了中糧集團的例子。2002年之前,中糧集團資金是分散管理的,而這造成了一個問題:各成員單位各自設立銀行賬戶,也各自申請銀行貸款,集團的資金和賬戶很分散,且相互獨立,存款、貸款、財務費用都很高,管理難度也很大。
規避匯率風險手段之二:金融工具
為改變財務情況,中糧集團下決心成立了財務公司,中糧財務借助資金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之力,建立起統一的資金集中管理系統。借助該系統,中糧實現了銀行賬戶集中開立和管理,500多個成員單位的銀行賬戶與財務公司聯網,并通過網上銀行,將分散在各地的資金收集到財務公司在7家銀行的主賬戶。至此,中糧財務公司可以隨時了解到集團各成員單位的資金狀況,并在集團內部調劑資金余缺,從而充分利用自有資金,降低銀行負債,減少資金使用成本。2002 年至今,中糧財務公司已為集團直接節省財務費用12億余元,降低集團負債率5~8個百分點。
“企業通過資金計劃、管理授權、審批等方式,結合利率的變化,能夠節省下部分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再用遠期結售匯工具來鎖定匯率,規避匯率風險,就可以大大緩解目前出口企業面對的難題。”解洪波認為。
解洪波提及的“遠期結售匯”,是目前出口企業最常用來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工具。
上海飛馬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就選用了遠期結售匯套期保值的方式來規避匯率風險。但是,公司貿易部主任茅霞華告訴記者,2009年公司出口額達到3億美元,購買遠期結售匯套期保值的數量只覆蓋不到10%。
“遠期結匯的費率比較高,企業很難承擔太高的比例。”茅霞華說,“銀行也不愿意企業全部產品都做遠期結匯,從而把風險全部轉嫁到銀行。再說這是新的金融工具,多數企業心中也沒底,得走一步看一步。”
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但它對企業的匯率走勢判斷的準確性有較高的要求,且費率比較高,所以許多出口公司并沒有開展遠期結售匯套期保值方式以鎖定風險。除遠期結售匯業務外,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還有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等。
此外,人民幣升值預期也使美元貸款更受企業青睞。中海集運就曾表示,針對人民幣將持續升值這一趨勢,將持續減少人民幣貸款,增加外匯負債,合理規避匯率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