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津:推動升級轉變 提升服務水平
九年試點呈現十大變化
自2002年至2009年開展集群試點工作以來,目前已經發展到了164個(暫定)試點集群。您一直負責產業集群工作,那么通過各級協會、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這些年各集群地建設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進步和成績?
陳樹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產業集群試點工作中,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以及不斷完善的服務能力,貫徹中央的思想,引導集群地區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注重產業水平在發展中提升,在提升中發展。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看到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確實在不斷進步,不斷提升。
這些進步具體體現在以下十大方面,也稱為十大變化。一是克服了盲目性,從感性發展逐步走向理性發展;二是遵循集群經濟發展規律,大力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三是淘汰落后,積極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四是努力發展以工業園區為代表的高級產業集群形態;五是克服短期行為,從長計議,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節能減排;六是加大創新研發力度,提高競爭能力;七是提高品牌貢獻率的意識大為增強;八是重視對各類人才的培養、引進;九是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進一步普及,實施企業越來越多;十是協會組織紛紛成立,服務行業,服務企業。
出現這十大變化的意義在于:一是反映出了最近幾年各產業集群地成功的共同特點;二是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又好又快發展、淡化GDP、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實現清潔生產、創立自主品牌、加強社會責任建設、大力培養人才等科學發展觀;三是為今后集群升級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對未來集群建設指明了方向。
做好國家和集群地的溝通
通過紡織專業這個渠道,向產業集群地區傳遞國家和行業發展的政策、方針、思路,引導紡織產業集群地區轉變發展方式,也是產業集群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方面,協會都做了哪些工作?
陳樹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幫助國家起草《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時,都把產業集群地區作為一個主要的方面提出。此外,協會還多次向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爭取對紡織產業集群地區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2007年對十幾個主要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給予了一次性資金補貼;2009年以來,對部分紡織產業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提供了支持。
同時,協會還把集群地區的訴求積極反映給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從2008年開始,每年三月份協會都組織大規模調查組去產業集群地調研,爭取第一手資料、信息,向國家反映。協會在國家與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起到了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建立與完善公共服務平臺
幫助建立與完善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開展集群試點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紡織服裝行業集群建設區別于其他行業集群建設的重要標志,能否簡單總結下這方面的經驗?
陳樹津:作為推動集群升級的重要措施,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從2003年開始在產業集群地區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試點。首先在廣東省佛山市西樵鎮建設了國內首個紡織產業創新平臺樣板,取得了成功經驗后在全國推廣。至今為止,僅協會直接參與建設并提供服務的平臺就有十幾個。其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檢測網絡在廣東西樵、廣東江門、浙江海寧、浙江蕭山、浙江紹興、江蘇盛澤、福建泉州、山東濱州等多個集群地區設立了檢測實驗室,為廣大產業集群地區中小企業提供了具有國際水準的第三方公正檢測、技術咨詢、標準與檢測培訓等服務。
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務,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加強了對平臺建設引導,2010年10月出臺了《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啟動了行業示范公共服務平臺認定工作。如今,部分集群的創新平臺已經申報了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優化格局提升產業集群水平
您剛才講,國家關于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和正在研究制訂中的“十二五規劃”和“強國綱要”,都將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集群作為今后紡織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能否介紹一下未來怎樣去優化現有格局從而提升產業集群水平?
陳樹津:對于東部地區,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現有紡織產業集群的水平,培育特色區域品牌,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性強、附加值高的紡織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完善和提高東部紡織專業市場服務功能,滿足國內外客戶一站式采購的服務需求;對東部地區內部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紡織產業轉移給予鼓勵。
對于中部地區,要發揮其區位、人才、資源等優勢,積極發展縣域、鎮域特色紡織經濟,合理配置要素資源,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強基地或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吸引同類及關聯度高的企業向基地或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對于西部地區,要發揮土地、原材料資源、能源、勞動力等優勢,抓住西部開發戰略機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棉紡、毛紡、絲綢等特色產業集群。
中西部地區要鼓勵各種所有制發展,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進入,創造各種配套條件,各項服務到位,爭取在較高起點上發展集群經濟。
東部集群亟需突破資源瓶頸
集群經濟對地方經濟拉動、保民生、提升時尚理念等方面有著巨大貢獻。在當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和挑戰是什么?
陳樹津:目前,資源瓶頸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由于紡織產業集群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因此面臨的資源壓力越來越大。
土地資源方面,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日益匱乏,加上國家嚴控用地指標,土地價格快速上漲,使紡織產業發展受到限制。有的集群企業建設用地以租代征,沒有土地使用證,企業不敢再做進一步的投入,也直接影響了貸款融資和招商引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有些集群因此出現大量骨干企業外遷,產業集聚度下降等問題。
資金方面,盡管一些集群企業建立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機構,但是融資難仍然是集群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提升。有的企業雖然產品有市場,但是缺乏流動資金,無法擴大生產。有的企業希望進行技術改造,但苦于無法獲得貸款,技改資金落實困難。
招工難是紡織行業近幾年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沿海部分集群地區今年表現得更加突出,基本表現為:熟練技術工人匱乏,企業用工缺口較大。服裝企業招工比紡織企業難,東部企業比中西部企業難,中小企業比大企業難。由于招工難,大部分地區用工成本均出現較大幅度提高,調查顯示,職工工資較去年普遍上升10%~30%,企業用工成本不斷增加,企業負擔加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