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讓商業重新思考
雖然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商業包圍,但在地震面前,它是那樣的脆弱。商業需要思考什么,它又能改變什么?
可就在地震后的日本,很多企業的第一反應讓我驚訝。它們正在試圖彌補政府職能的缺失,從嚴格的經濟學角度來講,這并不合理。但如果把這些行為映射到新商業文明的坐標系中,似乎就很容易理解。
從新聞,通過Twitter、Facebook、Email等與家人聯系。年輕人使用手機,老年人則圍在電腦旁邊。”“即使過了營業時間,還有大批的人聚集在店里使用wifi,因為這是唯一的與外部世界保持聯系的方法。很多員工沒有回家,他們依然留在店里幫助災民。”
這讓我想到了“9·11”襲擊時員工都選擇了后者,并且留下來當志愿者。
當然這更像是一種人道主義,很難把它上升到商業文明的高度,而這一次日本地震,眾多公司做出的最本能反應,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背后的涵義。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蘋果吧,“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留在蘋果店里,因為東京幾乎所有的電梯都停了,而零售店是我們唯一能完全控制的建筑,我們可以監控、修理維護備用電源和網絡。為此,我們還騰出了可供150人睡覺的休息室,有一位員工的媽媽在得知自己的女兒平安后,激動不已,步行3個半小時來到商店和女兒會合。而當她到達的時候,員工們給了她非常熱烈的歡迎,就像新開張的門店歡迎顧客那樣。我們還繼續向陷入困難的人們敞開大門,幫他們修理iPhone,提供電池組,或者教他們如何通過手機獲得外界消息,直到凌晨3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日本三大電信運營商迅速把公用電話轉為免費,以便災民互報平安;谷歌專門設計了一款應用,用戶可以分享幸存者的最新信息,同時為失蹤人員創建記錄,此外,谷歌還提供了東京周圍所有避難所的位置圖,并將一些可以提供食物和寢具的避難所特別標注出來,甚至注明了許多避難所的滿員程度……更不用提twitter、Facebook和新浪微博上的實時信息和救援信息,在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是日本。
我們總是習慣把商業文明解釋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商業秩序和商業底蘊。如果沒有災難,浮躁、貪婪、欺騙……太多的貶義詞被視作當下商業文明的標簽,我們似乎對商業文明滿是懷疑。因此,在災難過后,當商業脫離了“錢”,脫離了一切滋生欲望的溫床,它竟然回歸到了最本質的人性。我們這時發現,它其實有其質樸的一面。
我們的錯覺來自何處?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畢竟商業大部分時間還是一種赤裸裸的買與賣,它甚至為了利益一次又一次地觸碰商業道德底線。但這并不代表商業倫理的缺失,災難是個很好的放大鏡,透過它,一目了然。
我不得不承認,日本的商業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其民族意識形態的衍生品。這不免讓我們汗顏,中國的云南此前不久也遭受了同樣的災難,而中國的商業文明在做什么?我想到了那個知名的慈善家,照片中,他揮舞著鈔票,背景則是一群同樣揮舞著鈔票但目光憂郁的災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