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專家顧問:棉花抗旱春播技術意見
對播種。目前全省旱情十分嚴重,雖說距棉花育苗、播種還有一至兩個多月的時間,但今年棉花種植要立足于抗旱播種,早早動手、早準備,視天氣和黃河水源情況,搶抓造墑時機,積極造墑保墑、抗旱保苗,爭取一播全苗,實現壯苗早發。
一、精選良種,搞好備播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種子是棉花增收的第一要素。一般年份因為種子問題造成的不出苗或出苗差等問題,還可以通過補種或補苗來補救,但今年由于持續干旱少雨,土壤墑情差,各地水源也相對缺乏,先天條件不足,對種子的質檢要求就更高;同時,由于去年八、九月份我省多陰雨寡照,繁育的種子質量較差,因此對播前種子的準備工作應倍加重視。
選擇種子,首先要選擇經過審定和對路棉花品種的種子,提倡選用經過加工精選的脫絨包衣種子,其不但發芽率高,還有防治苗期病蟲害的作用。包衣種子嚴禁浸種,未包衣的種子要結合浸種進行精選,淘汰種皮發黃、發紅的種子,以提高發芽率;其次一定要企業生產的、三證齊全的種子,要看好說明,索要購種發票;三是在播種前15天,選擇晴天曬種2-3天,以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發芽、出苗。
二、挖掘水源,造墑保墑
我省植棉區主要分布在魯北(東)、魯西北和魯西南三大區域。魯西南地區多為育苗移栽,育苗期間需水不多,而魯北(東)和魯西北地區多為直播棉田,鹽堿地棉田所占比例較大,必須造墑,足墑播種。因此要充分挖掘水源,做好播種前的造墑和保墑工作。
(一)有水澆條件的,抓住機會造墑
理論上分析,一般在棉花播種前20天以前造墑是最佳時期。考慮到今年連續干旱少雨,水源比較緊張,應視當地水源情況及時造墑,造墑后及時耙耢保墑。
(二)無水澆條件的,建議預覆膜提墑
在播種前一個月左右,趁(搶)墑整地之后,接著進行地膜覆蓋,壓實地膜兩側,當氣溫適合時在膜上打洞點播。此法能明顯減少地面蒸發失水,保持土壤水分,對干旱地區和鹽堿地區的棉花種植效果顯著,尤其在當地小規模降水之后或者提前造墑后適時覆膜,效果更好,值得推廣。
三、因地制宜,抗旱播種
(一)“水種包包”。在不用地膜覆蓋的時候這是最有效的抗旱播種方法。其方法是,開深2.5cm左右的淺溝,勻澆水,水量以接到底墑為度,待水下滲土中,點播棉種;對準棉行覆土起脊,高出地面3-5cm;待70%以上的種子扎根時,一次扒平。
(二)抗旱育苗。在苗床足墑播種的基礎上,適當減少苗床供水,逐步進行幼苗耐旱鍛煉,當幼苗紅莖達到一半煉苗成功,耐旱適應能力提高,移栽后具有一定抗旱作用。
(三)溝澆覆膜。在播種前開溝,溝中澆水,接著播種覆土,然后再覆地膜,此法適合旱地保苗。
四、靈活確定播種期
目前棉種品種類型較多,對播種期要求比較靈活。地膜覆蓋條件下,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都是播種的適宜時期。往年棉花播種主要是考慮溫度因素,只要溫度達到了就開始播種。今年除了要考慮溫度因素以外,更要注重墑情狀況,如果溫度達到了而墑情不足,建議棉農再等等;相反如果墑情可以,即使溫度稍差些,也可考慮播種,但此時宜適當加大播種量。
五、保苗技術
(一)查苗、補種、移栽
播種后要及時檢查,發現漏播、露籽,要立即補種、覆土。棉花顯行后,如發現缺苗斷壟,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或芽苗移栽。芽苗移栽采取就地取苗,取密補稀,簡便易行,成活率高。兩片子葉平展后,則應采取帶土移栽,移栽時,土臺要大,不能散臺,適量澆水,避免棉苗周圍出現土壤板結。為保證棉苗生長均勻一致,要求播種時,于行間播種一定數量的預備苗。
(二)謹慎澆水,及時中耕
我省棉區春季土壤失墑大,種子常有落干現象,播種后要及時鎮壓提墑,以改善種子層的水分供應情況。墑情過差時,有灌溉條件的,應采取謹慎措施,可隔行在行間澆小水,亦稱偷澆,切忌大水漫灌。兩熟棉區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根據墑情確定灌溉與否。若播種后遇雨,土面出現板結,應及時中耕松土,破除板結,以利于提高地溫,促進棉籽萌發出苗和苗期生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