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研討應對歐美市場貿易新壁壘
同樣一批佛山制造的市場定價一度提高20%至30%。
企業爭奪市場的戰爭無疑是殘酷的。激烈的市場角逐讓國內紡織行業陷入了“微利時代”的困境。誰能率先海外市場定價權誰無疑占據了這場戰爭的主動權。
上個月22日,佛山市紡織服裝協會秘書長吳浩亮向全市的紡織企業傳達了一組數據:同樣一批佛山制造的服裝成品,在申報獲得了生態紡織品認證后,其市場定價一度提高20%至30%。除了獲得了定價權的先手,還因為產品品質符合歐美市場流通的要求,更能向買家展示實力,從而贏得更多的訂單,也讓很多因為新的貿易壁壘遇到阻礙的單子死而復活,獲得了高于同類普通紡織品服裝巨大的價格空間和市場份額。
紡織產品與消費者貼身相關,是否健康、綠色、環保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尤為關鍵。“具有環保性、生態性、安全性的產品已經成為國際紡織業發展的主流。”天祥集團作為國際知名的生態紡織品認證標志之一,Intertek天祥集團中國市場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平教授表示,紡織品的生態安全性能在歐美各國的法律法規、標準技術方面都有具體體現,南海的紡織企業只有順應趨勢,積極謀求拓展企業出口通道,才能更加穩健地參與國際競爭。
吳浩亮表示,此次著急佛山方式企業集體商討對策,就是因為在紡織服裝領域,環境友好型紡織品正在成為消費市場主流,綠色消費的理念成為國際貿易中的共識和責任。
世界主要的紡織品買家積極回應這種公眾意識,將生態紡織品認證作為采購訂單的重要參考指標。
西樵黛富妮家飾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通過生態紡織品認證,是獲得企業出口“通行證”的必要途徑。多數企業家均認可,如果能夠獲得生態紡織品認證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生產水平,還有利于企業樹立自身品牌形象,從而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同提高。
據了解,具備相應生態紡織品認證資質的出口企業還可獲得政府開展的中小企業開拓資金補助。{page_break}
一個標簽讓企業損失40%訂單
針對美國標簽制度這一新規定,南海多家紡織品服裝進出口企業負責人表示并不知曉……部分沒有及時了解的企業就因為這項壁壘損失這40%的市場訂單。
一邊是紡企首腦共聚一堂,研究如何提高產品進軍國際市場的定價值,另一邊卻是歐美國家瞬息萬變的貿易新規。
同樣是在上個月22日,美國《紡織纖維產品識別法》及《羊毛產品標簽法》這次新出的規定中,要求進口紡織品及服裝必須加施標志或標簽,標簽必須采用英文標識。南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還強調,所有服裝必須以布標簽標示原產地,服裝必須附有提供護理指示的永久性標簽以及進口商、分銷商、零售商或外國生產商的名稱。
據悉,目前紡企產品一般標簽不合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標簽與面料成分不符;另一種是產地不符合,例如產地打成其他國家的名字。
“出口產品中如果檢測成分與標識不符,將存在客戶索賠與退貨的風險。”
據了解,不少紡織企業在年前就接滿了訂單,甚至一度預接的訂單排到了下半年。這些企業往往按照此前簽訂的產品協議照章生產,而沒有關注到一些國家的最新貿易規定。針對美國標簽制度這一新規定,南海多家紡織品服裝進出口企業負責人表示并不知曉,“一般都是依訂單而加工,按照生產企業的要求標注標簽,很少考慮是否按照出口國的標準做,何況又是臨時改變的新規定。”
南海紡織協會會長陳樹彬表示,南海傳統紡織業內銷占90%左右,走出口路徑的企業中40%的市場是在美國。據了解,這次標簽事件,部分沒有及時了解的企業就因為這項壁壘損失這40%的市場訂單。
陳樹彬認為,美國、歐盟地區的貿易政策就像晴雨表一樣反復變動,有的規定發布后企業還沒來得及實施,或者在實施過程就又有了新規定。除非有政府上級部門下發的正規文件,不然企業平時較少會關注此類信息。因此,他建議走西方國家出口銷路的企業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及時調整策略,必然企業市場運作受制于這些新規。
不少企業家意識到,由于對出口國的政策變動關注不夠,美國紡織產品標簽新規只是給南海企業提了個醒。今后類似的政策變動帶來的貿易壁壘還會不斷出現,對南海出口企業影響深遠。對此,南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醒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加強對產品標簽的管理,及時與貿易商和客戶溝通,按照新要求加施標志或標簽,避免因標簽不符而造成損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