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賠錢賺吆喝”
記者近日在調研中發現,我國行業的特殊性,電子商務初期階段“賠錢賺吆喝”是正常現象,但是,主管部門也要警惕企業不計成本擴張,不正當競爭等行為,更重要的是要多方用力,從制度完善方面促進電子商務企業可持續發展。
多重因素造成電子商務“暫時難盈利”
去年年底,作為“中國B2C第一股”的麥考林上市不到一個多月,股價大跌且官司不斷。其自11月29日發布上市首份第三季度財報以來,股價破發,最高下跌近40%。一些B2C網站紛紛倒閉,如曾獲得千萬融資的米粒商城就是一例。
“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的交易量現在很大,但電子商務企業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狀態。”艾瑞咨詢集團分析師蘇會燕說,中國電子商務還處于打基礎階段,這階段至少還需要三五年時間,國外著名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經歷了近10年的虧損,其物流系統雇傭了數百名美國名校的博士生,實現效率最高后才開始盈利。
據介紹,電子商務成本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廣告投入,購物網站往往需要大量的廣告投放來爭奪市場。二是網站建設和維護,網絡購物對網站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極高,不容出錯。三是客戶服務,包括退、換貨服務,以及建立呼叫中心等。第四是物流,因為面向全國銷售,購物網站較傳統零售業物流成本更高。
除了成本高、售價又低以外,電子商務陷入盈利困境還與企業的發展策略有關:把快速擴大市場份額作為第一選擇,而不是爭取理想的利潤。因為與傳統零售業不同,電子商務具有“贏家通吃”的特征,必須要擠進業內前幾名,才有生存空間。
阿里巴巴前首席執行官衛哲認為,電子商務有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非主流人群在網絡上買非主流產品,比如十七八歲的孩子買發飾、游戲點卡等;第二階段是非主流人群開始網購服裝、手機等主流產品;第三階段是社會主流人群開始買線下店找不到的產品,如懷舊紀念物品等;第四階段就是主流人群買主流產品,這意味著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人們的主流購物習慣。“目前我們正處在第三和第四階段之間,電子商務還沒有成為社會交易的主流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企業出現盈利難也不足為奇。”
警惕電子商務泡沫和不正當競爭
2010年底,圖書網絡市場老大當當網與新進入者京東商城之間爆發了一場“價格大戰”,直到引起有關主管部門注意,約談雙方負責人,這一場風波才算平息。專家提醒,在電子商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要保護各方發展的積極性,又要對部分企業不計盈利的發展方式給予一定警惕。
一是防止不正當競爭問題。凡客誠品副總裁吳聲說,現在我國的電子商務企業都處在“賺人氣階段”,作為新興的產業,電子商務上線之后不會立即去想盈利,眼下最重要的是培養客戶,增加明星產品,擴大市場。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院長陳進認為,電子商務企業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立足,所以最初都是拓展市場,很難盈利,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問題,因為有些企業為了爭奪市場,刻意把價格做得很低,這就影響了公平競爭。
二是應警惕電子商務泡沫的問題。當當網首席運營官黃若說:“我一直認為,不盈利的企業不是一個道德的企業,我不相信"今天不盈利,是為了明天能盈利"的說法。”對于目前電子商務企業大量海外融資的現象,他認為這里面存在著危險性,正如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為了擴充市場,大家拼命燒錢、不計成本,結果既給投資者也給社會造成很大損失。“企業如果最終不能盈利,對投資者和員工來說,都會帶來很大的損失,這是不道德的。”
“差異化”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盈利模式已經比較穩定,但是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能力還亟待進一步提升,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破局良方。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分析說,最初各個行業處在一個拼渠道的階段,規模越大越賺錢,經過這個階段后,大家便開始拼價格,等到價格接近成本線之后,企業最終必須依靠服務和產品的差異化、個性化來占領市場。例如美國有一個非常成功的網絡鞋店,它每次都堅持給顧客送去三種鞋碼的鞋,供顧客試穿。比如,顧客要38碼的鞋,它就會給顧客送去38碼、38.5碼和37.5碼的鞋,依靠這種差異化服務,這家鞋店做得很成功。
湯斯敦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沈興鐘也有類似經驗,他的企業經營戒指等首飾,以前給顧客發去戒指后,尺寸總有誤差,經常被退回來換貨,這給成本和信譽都帶來了較大壓力,后來公司發明了網絡營銷的“戒圍測量”方法,并申請了專利,就是將5號到13號大小的戒指的工業化模具全部生產出來,當客戶要下單的時候就寄一套模具過去,客戶試過以后反饋要幾號的戒指,公司再及時出貨,由此獲得了客戶的極大認可。
專家們認為,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電子商務的利潤還顯得微薄,盈利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為此要以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消費者,只有如此,才能從最初的“賠錢賺吆喝”,過渡到穩定盈利的階段,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page_break}
電子商務企業可持續發展仍需制度完善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電子商務打破了我國現有條塊經濟體系,給現行的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業引導及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例如管理體制不明晰、配套法律法規滯后、電子商務“人才真空”等一系列因素成為制約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同時又高度依賴信息技術。”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說,由于對電子商務概念認識的不同,導致部門職能交叉和管理體制較為混亂。
“很多地方政府部門領導簡單地把電子商務看成是淘寶網、支付寶或阿里巴巴,思想觀念還沒有得到轉變。”北京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林亞說,如果仍采用傳統的條塊式行業管理方式將“事倍功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學院院長陳進認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管理體制比較僵化,從稅收、海關、金融、融資到監管和打擊犯罪等政策,都建立在傳統制造業及服務業基礎上,而電子商務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傳統產業,需要相應改變和完善相關政策。
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人才供應遠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研究專家也屈指可數。國際數據公司(IDC)高級分析師譚斌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大量傳統大企業進入電子商務行業后,電子商務人才出現了“真空地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