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西方企業為中國工人漲薪犯愁
今年,中國及其亞洲主要的低貿易公司和西方零售商卻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并使美國和歐洲的物價變得更高。
香港利豐集團是為美國零售連鎖商物價都在漲,在中國的帶動下,上述許多國家的工資也在迅速增長甚至增長更快,這些采購商已沒有多少選擇余地。
奢侈品牌蔻馳今年1月宣布,通過將生產線遷入越南和印度,5年內該公司對中國的依賴將從目前的80%下降到低于50%。但越南的工資上漲速度并不低于中國,而印度向來讓大型制造商頭痛不已。樂裕民表示,印度的基礎設施“破敗不堪”,而包括政府規定在內的勞務問題,使其不太可能建成擁有數萬工人的中國式工廠。另外,許多服裝企業依然對在中國以外的地方采購顧慮重重。“所有人都擔心質檢,要對一個工廠培訓多年”才能達到各種具體要求,美國服裝設計商Cassin總裁本尼特莫德爾稱。
樂裕民表示,通過使用社交網站,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都更具薪酬意識,使企業的漲薪壓力加大。他和其他公司負責人預測,未來5年,過度密集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工廠,將逐漸分散到中國各地。工人越來越不情愿花3天時間乘坐交通工具從內陸抵達沿海工廠,尤其當國內需求增長為內陸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時。甚至最近開通的高鐵線路,也未能使足夠多的農民工返回沿海工廠。此外,中國內陸的工資漲幅甚至高于沿海省份,與后者的工資差距逐漸縮小。
許多公司選擇繼續留在中國自有其原因:這是他們銷售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已成為許多產品的最大市場,如汽車和鋼鐵等。在中國生產并銷售可以使企業避免面對“購買中國貨”的政策、反傾銷調查和其他進口限制。他們還可以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
工資的增長和堅挺的貨幣,使亞洲對西方的汽車制造等高附加值行業的吸引力降低。但幾乎沒有一名業內人士提及讓這些相對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重返美國或歐洲的可能性。樂裕民也對這種說法持否定態度。“西方世界并沒有從事此類行業的勞動力,”他說,“對‘意大利制造’而言,工人們如今都上了年紀,也沒有新工人能頂上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