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聽強者之音
——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三甲選手專訪
只有強者的比拼,才能吸引強者的關注。
也只有強者的參與,才能使一個專業賽事不斷前行、創新。
當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的帷幕緩緩落下,一切結果呈現在世人面前時,那些賽事的參與主體——入圍選手、專業評審團成員需要一個出口來表述他們對于這項賽事的感情。
在此,作為本次賽事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紡織報特辟出專版傳送他們的思想
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不僅給了參賽選手們一個放飛創意的舞臺,也讓參與其中的專業評委們有了更深的感想。可以說,大賽給了時尚設計領域的前輩和新人一個共享創意、共謀發展的平臺。
兄弟杯大賽創始人、著名服裝設計師、本次大賽的評委召集人李欣
這是我第三年參加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總體感覺參賽者的水平越來越高,并且參與比賽的設計師的范圍也更廣。
從作品來看,選手們都把中國民族元素與時代氣息相結合,與前兩年的不同的是今年的作品大多色彩豐富。前兩年的作品基本都是黑白灰,今年則流行五彩繽紛的、撞色的效果,這在參賽作品中都有所體現,與今年的流行趨勢相吻合。說明參賽設計師的時尚觸角還是很敏感的。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服裝設計師最高榮譽——金頂獎得主吳海燕
今年的參賽作品相比去年有了很大進步,作品更有創意,更具時代特色。總體看來,在職服裝設計師們對時尚創意的把握很不錯,對每一個元素的創意,比如立體剪裁、紋樣、材料等都有恰到好處的把握,在各個方面都有飛躍。
設計師在舞臺上展示的作品真的是為人而設計的,這個理念應該在全國的時裝設計大賽中推廣。另外,大賽在紹興舉辦,讓紹興對時尚設計有了更多的認識,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紹興,這賦予了職業時裝設計師大賽另一層意義。
中國服裝設計師最高榮譽——金頂獎得主、著名設計師武學偉
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的定位很好,體現了時裝設計師的“職業感”。另外,從作品來看,更多是職業設計師的創意和想法,這區別于其他很多的以學生設計師為主的大賽。
這次的參賽作品大多都很有時代特征,并且創意簡潔,但也有一小部分過于復雜。服裝設計師的作品首先要能反映人的精神狀態,為人而設計,不是為設計而設計,希望設計師們能更多的體會人性,為人設計衣服,把人裝扮得更精神,讓社會變得更美。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
業內很多服裝企業家的創業夢想是從紹興柯橋起步的,其中也包括我。回想起當年在紹興柯橋從采購服裝起步,到今天的服裝事業小有成績,我感觸良多。
當我看到有青島培娜工作室設計師的作品時,讓我找到了我年輕時來柯橋尋求財富之夢的感覺。
這次的參賽作品不僅創意十足,并且已經充分貼近市場。做了10年的服裝,我認為真正的好作品是一出現就會讓人覺得渾然一體,傳導設計師的理念。
潔品牌創始人及設計總監 姚峰
既然是在職服裝設計師參與的專業賽事,就要用職業的眼光來評判選手的表現。
我們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審視這些入圍選手的作品,首先參賽作品要有創意;然后就是在工藝上要完善,對流行趨勢的準確把握,要有可看性;同時具有一定的市場性,能由此提高大眾消費者的審美眼光,能夠起到引導流行趨勢的作用。
這樣的作品就是我們要找的好作品。
著名韓國設計師 梁珍榮
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為我們展現了一場精彩的時裝秀,參賽設計師們都很辛苦,把各自的優勢做了全面展現。
我感覺本次參賽選手的作品在顏色的運用上有了很大提高,對工藝、流行趨勢的把握也都體現了較高的水平。我個人覺得參賽作品整體水平都很高,很難分出金銀銅獎。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知名服裝設計師朱琳
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讓我強烈地感受到創意的力量,同時商業價值也得到了應有的體現,我深刻地感到,未來的時尚市場是屬于我們年輕的設計師們。
金獎背后是三個月的苦心鉆研
金獎選手:王忠任英秀
作品主題:為尚不驕
推選單位:Wz服裝工作室
我要感謝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與中國紡織報提供的“2011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這一賽事平臺,讓很多在職服裝設計師有機會在每年都能夠感受到專業的競技與高手的比拼。
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創作與漫長而辛苦的制作過程,我們的合作作品“為尚不驕”終于在決賽穩獲金獎。我對這次大賽的感受是:在這個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年代,保持不斷的創意、創新,是品牌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本次比賽突出體現了“創意”在服裝設計領域的價值。讓國內外選手在競技中,超越國界相互交流對時尚的深刻領悟。
我認為做為一名職業設計師與我在學生時代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前者具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時裝設計趨于理性,時裝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加技能的工作,它不僅要具備時尚、美學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設計能力的延伸,而且還要在結構、工藝、材料方面做大量的研究,并且還要具備很高的工藝制作水平,在每一個設計階段都要求你專注,通過大量的求索和積累才能創造出優秀的設計作品。而后者只是在表達自己的一段激情、一種渴望及一些感性的東西。
設計為人服務
銀獎選手:南雪蕾
作品主題:HER EGO(她的自我)
推選單位:上海世一實業有限公司
當嘉賓宣布銀獎得主時,我感到很意外,很開心自己的實力能夠得到業內專家的肯定。我參加這個比賽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這個比賽檢驗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評委和大賽的口味刻意去做。事實上,賽事的結果很令人振奮,我也會繼續努力堅持自己喜歡的風格。
對于本次職業裝設計大賽的主題,我認為“變局”與“升騰”是兩個積極向上的詞,我覺得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設計師目前的狀況,處于探索嘗試階段并且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國本土品牌和本土設計師。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但是不做華而不實的東西。夸張的造型和繁復的結構如果不能很好的為穿著的人服務,那就沒有意義,畢竟這個比賽叫中國職業設計師創意大賽,所謂職業設計師,我認為是要設計能穿的衣服,我希望設計能夠實實在在的為人服務。
平常心做不尋常的設計
銀獎選手:張亞東閔悅
作品主題:巴黎與巴黎
推選單位:江西服裝學院閔悅工作室
很榮幸參加本屆大賽,因為這是設計師向往的舞臺,更是我夢想的起點。在本屆大賽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同時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但我們有一顆相同的心,正因為這個大舞臺才讓我們在此相聚。在這次專業的賽事中獲得銀獎我感到意外。本屆大賽的整體水平很高,選手們的作品各有特色,也許是我把握了今年的流行趨勢,因而略勝一籌。在本屆賽事中,我比較喜歡榮獲銅獎的德國新銳設計師和榮獲最受媒體關注獎的越南成熟設計師的作品,喜歡他們精致的工藝,更喜歡他們做事認真的態度,因為只有你用心了才能得到回報。
設計者要不斷的跟隨潮流走向而設計,在工作之余我大量搜集流行趨勢及素材。設計須以市場為前提,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而設計,所以我經常去各大服裝賣場做調查。心態是成敗的關鍵,只有自己真正付出了才會有收獲,所以我在每次工作中都會認真對待。
這是一場高手的對決
銅獎選手:雷曉敏
作品主題:2011衣變年鑒
推選單位:青島培娜工作室
我與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的結緣始于2010年,在那次比賽中,盡管未能取得三甲桂冠,但對于我而言,參與本身就是一種磨煉、提升。在本屆大賽上,我能取到這樣的成績,首先要感謝青島培娜工作室對本人一直以來的支持。當8月初接到賽事組委會的入圍通知時,我感覺到既興奮又非常有壓力,因為通過上一屆大賽決賽現場的觀摩,我發現這個賽事的入圍選手都是來自各個知名企業的成熟設計師,或者是知名服裝工作室,還有國際新銳設計師,他們的實力都非常強。
此外,雖然有一些專業院校的優秀高年級學生殺入決賽,但能明顯的感覺到在職的服裝設計師與學生設計師在服裝語言運用上的差距。對于成熟設計師而言,他們所表達的思想是在注重商業價值的基礎上體現創意,但學生設計師則對此考慮不夠,也不會針對市場的需求與成衣結合,只是一味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考慮服裝的可穿性和實用性。參加大賽對我今后的職業發展啟發很大,也讓我看到了自己不足之處,我會不斷努力,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得更好。
期待下一次中國行
銅獎選手:Johanna Wennemann
作品主題:inner strength(內在的力量)
推選單位:德國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當然更是第一次參加由中國舉辦的服裝設計師大賽。到現在還清楚記得剛接到通知進入復賽的興奮心情。中國紹興之行留給我的記憶太多了,它對我不僅僅意味著是一次比賽,更是一次難忘的異國之旅,雖然很短暫,但是讓我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了中國文化。
我今年剛剛畢業,參賽經驗并不多,能來到中國參加如此重量級的比賽,并能獲得銅獎,感到十分榮幸,因為這是我來之前所沒有想到的。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認識了很多中國設計師,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服裝是無國界的,我們可以通過彼此的作品了解彼此的想法。我很期待下一次中國行,希望還有機會能參加中國舉辦的設計比賽。
付出總會得到回報
銅獎選手:陳亞璠
作品主題:悟
推選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盡管參加過其他的賽事,但我認為本次比賽選手水平普遍都很高,這讓我作為一名在校服裝專業的學生學習到了很多內容。至于獲獎,我認為每一次認真對待,盡力去做就好,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也許不一定直接反映在獎項上。
這次比賽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學院以外的職業服裝設計師的作品,還有不同國家的專業選手的作品,這讓我感受到他們的設計思路以及對題目的理解后的成衣闡述。特別是國際選手對作品的呈現與國內設計師有一定的差別。國內設計師也有很多可以引以為鑒的地方,無論是舞臺上展現的效果,還是對整個系列作品色彩的全局把控,抑或是服裝局部細節的精細處理,以及面料的選取,表現工藝的選擇,均體現出一個合格職業設計師對于自己作品的認真、專注的態度。
作為在校學生,當初我報名參加這個職業設計師的專業賽事備感壓力,害怕自己的作品太過學院派,最后十分慶幸的是專業評委對于我作品的認可,讓我更堅定了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理想。作為職業設計師,我認為與學生時期最重要的區別在于看問題的角度與眼光,應該更有社會責任感。而做出來的服裝成品一定是想要傳達一種理念或者生活態度給別人,而不止是做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服裝設計師應該是用服裝說話的人,并且說的話要有自己的立場。中國服裝設計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們都應繼續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