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印度反傾銷半年 海門針企“熬冬待春”
今年6月22日,印度海關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工業用縫紉機用機針(Sewing Machine Needles)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征稅期至2016年6月21日止。多年來,摩擦不斷的中印縫紉機機針的貿易之爭隨之再度升級。
而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市場情況的統計數據和國內主要機針制造企業的反映,對于大多數的國內機針專業制造企業而言,由于其出口印度市場的機針數量在企業出口總份額中所占的比例不大,甚至是微乎其微,因此印度的這一反傾銷對國內機針制造業整體影響不大。
然而,在中縫協的同一份市場調研報告中也顯示,印度的反傾銷事件對機針產業影響巨大的當屬江蘇海門地區。素有“中國機針之鄉”美譽的江蘇海門地區,由于大多數機針企業為中小型機針企業,其產品絕大部分以出口印度市場為主,因此對海門機針產業的影響最大。
江蘇海門縫紉機機針行業協會會長高家平毫不吝惜地用“毀滅性的打擊”一詞來評級了印度反傾銷對當地機針產業的影響程度。
印度的機針反傾銷事件發生已半年之久,江蘇海門當地機針產業的情況究竟如何?
遇寒——印度出口基本停止
一直以來,印度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重要海外市場,我國生產的電腦平縫機、電腦繡花機,以及工業用縫紉機機針等零配件產品以價廉物美的優勢深受印度當地服裝企業青睞。
然而,今年6月22日,印度海關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工業用縫紉機用機針(Sewing Machine Needles)征收為期5年的高額反傾銷稅。這一事件,致使長期以來以優質的機針產品出口印度市場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中國機針之鄉”江蘇海門地區機針遭受巨大影響,當地多家機針出口受阻,企業生存舉步維艱。
據記者了解,江蘇海門機針產業是當地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當地成規模的機針企業約23家,產量3000萬包-4000萬包/年。無論是企業直銷還是外貿公司出口,每年80%左右的海門機針直接銷往印度市場。海門當地機針企業出口印度的額度占企業自身出口額的比重從43%-90%以上不等,甚至有的當地機針企業出口印度的額度占到了96%左右。
因此,自印度對國產機針反傾銷以來,海門機針業對印度市場的機針出口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自6月份,我國對印度縫紉機針的出口在整體上呈現出明顯下滑態勢,月出口量值同比由上半年兩位數以上的增幅,陡然轉變為7月份以來的負增長,至9月、10月份出口量值同比降幅更是達驚人的50%以上。
在眾多海門出口針企中,創建于1975年的南通白鶴機針有限公司對印度市場的產品出口份額始終維持在產量的90%以上,因此成為此次反傾銷中當地公認的“受災大戶”。
南通白鶴機針有限公司董事長倪輝對記者介紹了情況:“印度市場不行了,出口走不了啊。公司原來每月出口印度機針高達300箱左右,即每月150萬包機針,而這半年來對印度的出口額為‘零’,公司出口貿易全面停止了。”
談及這半年來的海門機針產業的出口情況,江蘇海門縫紉機機針行業協會會長高家平表示:“據我所知,我們當地對印度的出口基本停止了,印度市場真的已經不行了,出口基本‘被堵’,海門機針產業遭遇了2008年后的又一個市場‘寒冬’。”
熬冬——轉市場、轉內銷多管齊下
面對印度對國產機針反傾銷所引發的強所未有的市場寒潮,以及長達5年之久的反傾銷征稅期,江蘇海門機針企業又將何去何從呢?
據了解,海門機針企業受反傾銷影響的程度也分兩極化趨勢,如白鶴機針以及眾多以出口印度為主的中小機針企業由于產品出口對印度市場依賴程度高,因此受影響的程度最嚴重。而像南通勝意制針有限公司等一部分對印度市場出口以來程度較低的企業,出口印度市場的比重不高,故而在此次市場寒潮中基本沒有受太大影響。
但毫無疑問,受此事件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影響,國內的機針市場,以及如巴基斯坦、越南等其他海外機針出口市場的競爭逐步升級。
高家平會長介紹了目前當地機針產業的發展情況:遭遇印度的反傾銷以后,許多機針企業采用了“多管齊下”的市場策略,即轉戰其他海外市場或者出口轉內銷。在這一背景下,采用這種策略的企業不在少數。
“在海外市場出口方面,目前許多海門機針出口企業將市場注意力轉移到了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市場。而在國內市場方面,企業在浙江、福建等服裝產業集群地市場的發力明顯加強了。”他如是介紹。
倪輝則表示:“現在不想印度市場的煩心事了,主要精力集中在轉戰巴基斯坦和印尼等國市場的開拓工作。”
南通勝意制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彬表示,作為海門當地機針企業,雖然由于出口印度市場的量在公司產品出口總量的比重不大,而且多數是印度或者其他代理商在銷售,所以在印度反傾銷事件持續的半年中沒有受太大的影響。
但陳洪彬同時對記者坦言:“受到印度事件的影響,許多企業的出口量都轉內銷或者轉巴基斯坦等市場,市場中機針產品的量已經相對過剩了,因此我們無論是在國內市場和其他海外市場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同時,作為江蘇海門亨利制針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高家平欣喜地表示,印度反傾銷以來,雖然許多企業將注意力轉向國內或者其他海外市場或者進行轉口操作,其公司和哥哥的公司對印度的出口卻意外地沒有收到影響,反而很好。
高家平介紹:“我們公司對印度的出口主要是兩個比較大的客商(經銷商)在做,出口量一直維持在產量的40%左右,反傾銷以來都沒有受到影響。其他這兩名印度經銷商是轉口或者是有什么特殊關系,其中具體操作自己也不太清楚,也不方便問。”這是高家平和他的亨利制針這半年來的“意外”收獲。
待春——質量提升、技術創新是出路
眾所周知,目前在印度市場中低端縫針基本來自中國,特別是來自江蘇海門地區。雖然日本、德國、韓國,以及中國臺灣企業也出口印度或相繼在印度設廠,提供一些高端用針,但價格多為中國產機針的8倍—10倍,國產機針相對來說物美價廉。同類的機針,如果以人民幣折算,中國產成本可以控制在一根針三毛到六毛錢,而印度產機針至少需要2元—4元。
但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在世界縫制機械行業范圍內,國產機針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一直是物美價廉,但中低端機針的定位決定了國內機針鮮有可以在工藝、質量、原材等與日本、德國機針相媲美的產品。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曉京在接受采訪時曾指出,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印度“機針反傾銷事件”雖未給國內縫機業造成很大影響,但也從一個層面提醒國內機針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應遵守國際市場規則,堅持以價值營銷拓展市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實現轉型升級,避免落入反傾銷陷阱。
此次,高家平會長解釋:“長期以來,國產機針特別是海門機針中低端的定位決定了機針產品利潤非常薄,只能以走量的方式在市場中生存。再加上近年來原材料、用工、用電等成本不斷上漲,因此機針企業無力像整機企業那樣投入巨大的無財力和人力進行技術研發創新,當然產品檔次無法提升,從而形成了不斷的惡性循環。”
但高家平也坦言,從56年國內生產機針至今,國產機針的生產技術只在1996年進行了一次革新,其他時間一直堅持著最傳統的工藝沒有獲得長足發展。但沒有技術創新就不能獲得價值,更不能獲得利潤,更無從面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
南通白鶴機針有限公司董事長倪輝也深有感受地表示:“產品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才是海門機針未來發展的出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