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棉花種植面積今年將減少25%
2月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了《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2012年度棉花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比上年度提高600元/噸。據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由于價格增長幅度有限,對提高農民植棉積極性作用不大,德州棉花種植面積今年將減少25%。
德州市2010、2011年已連續兩年受陰雨天氣影響棉花減產。如2012年無自然災害,按正常年份畝產籽棉260公斤計算,扣除種棉直接成本480元/畝(未計算人工費用),畝收益1548元,與種糧比較,種棉每畝少收入100元左右。
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收儲價每噸提高600元對提高農民植棉積極性作用有限。農民去冬預留的白茬地一部分將種辣椒等收益更高的經濟作物。德州市除夏津縣因黃河故道適宜種棉花,棉田面積下降幅度較小外,其他縣市區均大幅下滑,預計2012年全市棉花面積將減少25%左右。
德州市位于魯西北平原,總人口561萬(其中農業人口401萬),耕地面積810萬畝。德州是傳統的產棉區,自元明時期開始種植棉花,有著數百年的植棉歷史,當地土質和氣候適宜棉花生長,多年來農民也積累了豐富的植棉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棉花一直是該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該市植棉面積迅速增加,1978至1984年,棉花生產以每年100萬畝的速度遞增,1984年達到頂峰,全市植棉面積491萬畝,當年收購總量43.5萬噸,占山東省的1/4、全國的1/14,許多農民靠種棉花迅速脫貧致富。近年來,該市棉花面積在200-300萬畝之間,產量15-25萬噸。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伴隨著棉花的豐產豐收,德州市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迅速發展,至九十年代初全市棉花加工廠達到85個(其中供銷社系統67個,農業部門良種廠6個,鄉鎮2個),棉花收購站121個,從業人員2.3萬人,棉花收購加工能力近50萬噸。那個時期,棉花加工企業為供銷社系統帶來了輝煌,也成為當地政府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八十年代棉花生產鼎盛時期,棉花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40%左右,棉花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60%,棉花產業提供的利稅占財政總收入的35%,棉花加工、紡織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0%,棉花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