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服飾論壇:融合與創新,論道經編產業發展
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動的舉行將為海寧經編提供全新的創新理念與發展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經編產業的轉型升級。
5月21日上午,“融合與創新”國際服飾論壇暨2012海寧·中國經編科技文化周開幕式在武漢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張延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經編分會會長沈順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新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王軍,海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姚敏忠,以及武漢紡織大學校長韋一良、副校長黃運平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本屆科技文化周旨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化服裝人才的培養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服裝產業發展,探討服裝教育與時尚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經編產業與服裝技術,服飾藝術與服飾文化的發展,交流服飾創意產業、技術、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以產學研結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據悉,在本屆科技文化周期間,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還將推出系列活動,以進一步助推經編產業轉型升級的蓄力勃發,提高海寧經編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經編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新發展。
專家齊聚 “論道”經編未來
本次論壇主題以“融合與創新”為主題,特別邀請了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生主任、品牌營銷專家Ann Marie Fiore、法國巴黎ESMOD中國學區校長Zora Gerault、日本文化服裝學院副校長濱田勝雄以及中國東華大學紡織研究院副院長陳南梁等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專家們就中國經編行業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設計管理與品牌運作、服裝設計與現代工藝等進行了研討。包含服裝數字化技術研究、傳統文化與當代服飾藝術、設計管理與品牌運作、創意產業與城市發展、服裝設計與現代工藝及服裝教育改革與創新等6個方面的內容。
武漢紡織大學校長韋一良表示,論壇的舉辦將促進產學研的結合,同時,也將極大提升武漢和海寧兩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經編產業的發展。
“經編產業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行業效益好,是中國紡織工業中的新興力量。然而,目前經編產業也面臨成本、環境、融資等發展瓶頸,在這種形勢下,經編產業除了尋求創新別無出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張延愷表示,海寧作為全國重要的經編產業基地,近年來在將經編與時尚、文化、科研相結合的探索中,積極通過融合與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紡織工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而這樣的融合,也使得中國經編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高端資源不斷聚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也實現著轉型升級。
目前,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內的高檔KS、雙軸向等經編機及相關設備有2300多臺(套),占全國高檔設備的1/4,其中雙軸向經編機260多臺,占全國擁有量的90%。企業已累計研發出國家和省級新產品600多個、獲得國家和浙江省專利600余個,8個企業和產品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項目、8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園區平均每畝土地產值419萬元,人均年產值達到109萬元,人均利稅5.3萬元,高于全國紡織行業的平均水平。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內的企業已具備生產2000多種產品的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服裝、燈箱廣告、交通、風力發電機葉片、游艇等眾多領域。企業生產的高強度滌綸絲、防靜電、防輻射面料、高檔燈箱廣告布等技術水平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國外同類企業的生產水平。
2012科技文化周亮點紛呈
此次,海寧·中國經編科技文化活動周共有8 項活動,除了“融合與創新”國際服飾論壇,第七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決賽及頒獎典禮;2012第三屆中國·馬橋經編交易會暨專業買家對接會;“馳網”杯第二屆經編技能擂臺賽;歷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作品展演;中國紡織(經編)萬里行——海寧站;紡織專家技術對接活動暨專家院士工作站成立儀式;鳳凰傳奇2012大聲唱巡回演唱會——第七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展演暨海寧·中國經編科技文化活動周閉幕式等8項活動,整個活動將持續到5月26日。
海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姚敏忠表示,經編產業是海寧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海寧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市場競爭力和最具發展活力的產業之一。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動的舉行將為海寧經編提供全新的創新理念與發展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經編產業的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