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裝紡織商會稱香港紡企紛轉東南亞
珠三角實施新勞動法,加上人民幣升值,人工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不少在珠三角的香港企業均面對不少壓力。香港服裝紡織商會前會長、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警告業界,面對成本挑戰,若不考慮撤往更便宜的地方,企業壽命還剩多少不難估計。
撤離珠三角,轉戰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緬甸及越南等地,儼然是港商自救的出路。細數香港工業發展史,不難發現工業界多年來均懂得因地制宜,在適當時候為自己鋪陳后路。80年代,香港制造業成本逐漸上升,港商紛紛將廠房搬往珠三角,整個工業界多無例外,珠三角紡織制衣廠大部分均是港商。
陳亨利指出,紡織制衣行業內經營成本存有差異,相信做恤衫的越來越少,做針織同樣減少,只剩下毛衣廠商及內衣廠較能維持,主要由于廠房用大量機械化生產織造,用的人手不多,仍有競爭力。但若大量依靠勞工生產,一定選擇成本便宜的地方。而陳亨利形容香港紡織制衣業目前非常艱難,正陷水深火熱階段。
制造業于近年面對的是結構問題,令一眾珠三角的香港紡企擔憂。陳亨利稱,以往港商有一條戰無不勝的纜,就是港企對外國熟悉程度高。營商模式多利用珠三角的廉價成本,包括稅務等優勢,來發展業務。但這條纜在近3至5年逐漸不成立,珠三角已經不再便宜,無論工資、政府政策及經營環境均異常艱難。陳亨利解釋稱,珠三角平均每個工人月薪約460美元,不過東南亞(例如菲律賓)大概只需要260美元,其它地區成本更低,越南約150至180美元,柬埔寨120至130美元,比較在南中國大陸生產,先不說東南亞成本平的地方,就算比較貴的菲律賓,460美元和260美元也差很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