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服裝大會:解讀創新八大關鍵詞
要實現中國制造的“第二春”,力行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成為不二選擇。保持或重塑中國制造的優勢,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除了需要創造良好的外圍發展環境,即深化體制改革,還需激發澎湃的內在發展動力,即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而對于中國服裝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也是實現從制造產業向時尚創意產業的必經之路。為此,2012中國服裝大會試圖從8個關鍵詞中找到中國服裝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和新優勢。
一. 文化:自信與品牌價值
中國服裝品牌打造品牌溢價最大的障礙,是時尚話語權的缺位,根源則在于對于中國文化挖掘與發揮的缺失及對于本土文化自信的不足。
以文化創意驅動品牌建設,建立品牌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以高度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掌握時尚話語權和市場主動權,成為擺在中國時尚品牌面前的一道難題。
那些曾被我們遺忘、忽略、丟失的文化傳統,正是中國服裝品牌本原的文化基點,不斷創新、積累并沉淀的中華文化必將成為中國服裝品牌的基因與內核,并在傳承中最終打造出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品牌價值。
發掘民族文化寶藏中的精華,用現代的時尚語言去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服裝產業提升中華民族國際時尚話語權,賦予設計師們的歷史重任。斷鏈的文化生態,迫切需要我們重拾與整合,一些企業正在為此而努力。
在剛剛發布的中國國際時裝周2012春夏系列上,很多設計師和品牌都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東方美的理解,設計師楚艷的聽香、問茶、論玉、拈花4個系列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NE.TIGER則展示了39套創意來自三幅古畫的華服;為了獲取2013春夏產品的設計靈感,設計師謝鋒深入貴州季刀苗寨采風,聆聽古老文化的聲音,以國際化的中國時尚作為主線,將苗繡原生態的韻味貫穿始末,通過現代化的方式融入時裝。
在2012中國服裝大會的第一場平行會議上,三個正在努力挖掘中華文化基因的服裝品牌將分享它們“在路上”的故事。它們是致力于營造一種時尚但東方的品牌文化的broadcast:播;舒適環保的通勤裝品牌 ICICLE;成功從絲綢面料制造轉型絲綢文化創造的萬事利。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播” 上海日播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 征先生
案例2“ICICLE” 上海之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壽增先生
案例3“萬事利” 杭州萬事利集團總裁 李建華先生
二. 傳播:目標與營銷新途
幾年前,人們還在談論著新聞網站對紙質媒體的沖擊,而隨著微博的井噴式發展,新聞網站也逐漸成為過去時?,F在最流行的,是“自媒體”。在這之外,各種新概念也迎面撲來:LBS、SOLOMO、O2O、C2B……
視頻網站的興起,促使微電影成為近兩年來本土服裝品牌紛紛搭乘的營銷“列車”,“乘客”不計其數:森馬、真維斯、卡賓、諾奇、瑪卡西尼、匹克……
生活形態的變遷與消費群體的演進,要求品牌企業在細分化加劇的消費市場中精準鎖定目標群體,在碎片化的信息環境中尋找同質化的消費者集合體,并通過契合完美的途徑,實現品牌理念的詮釋和傳播。
新興社會化媒體的出現,使得這種過程成為可能。微博、微信、二維碼、SNS等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方式已成為商業品牌吸引消費者關注的有效手段。在這個有史以來距離消費者最近的溝通渠道中,我們可以以網絡聚合群體最樂于接受的方式,悄然將其轉化成為品牌擁躉,更可衍生出全新的營銷通道。
從韓寒和王珞丹“凡客體”,到黃曉明“挺住體”,再到李宇春的“生于1984”,及至續簽韓寒的“春天體”,凡客的每一輪廣告營銷都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跟風、戲謔的浪潮。盡管業界對這個公司諸多猜疑,但它對新型傳播方式的運用仍令人嘆服。于是,它將成為2012中國服裝大會上的“傳播”案例之一。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凡客誠品” 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王春煥先生
案例2“安踏”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 濤先生
三.人才:機制與企業理念
一支常勝部隊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都離不開精兵良將。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企業保持活力與成長的關鍵。在中國服裝企業邁向價值鏈高端的進程中,人才戰略的實施與保障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動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服飾制造和消費國,“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正被激發,但服裝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制于人才的短缺。正略鈞策商業數據中心的薪酬報告顯示,服裝行業人才向其他行業外流的現象明顯,這給本就鬧“人才荒”的服裝企業雪上加霜。一方面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潛力,另一方面是人才荒導致的發展瓶頸,服裝企業應如何突破瓶頸,抓住機會?
人才戰略的內核,首先在于正確人才理念和人才文化的建立,而科學并富有活力的人才機制,則可以使持久的事業上行空間和永續的激勵感受成為可能。
在這一平行會議上,與會嘉賓們將探討如何加快人才機制的改革創新,努力改善人才結構與培養體系,大力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和管理方式升級,打造充滿創新精神與活力的組織文化。
可供借鑒的案例有4個:始終秉承“崇德尚賢,和諧共贏”的核心理念,堅持以良好的形象吸引人才,以靈活的機制用好人才,以優厚的環境留住人才,認為“小河有水大河滿”的森馬;有著寬容的氛圍、自由的信息、開放的平臺,對人才的使用不是基于控制,而是基于激勵的太平鳥;善于挖掘優秀職業經理人,“寧可錯挖一千,不放高人一個”的利郎;本著“用人唯賢、量才適用”的用人方針,用心打造基礎團隊、積極引進國際人才的舒朗。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太平鳥” 寧波太平鳥時尚女裝有限公司CEO首席執行官 歐利民先生
案例2“森馬” 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常務副總裁
兼巴拉巴拉事業部總經理 徐 波先生
案例3“利郎” 中國利郎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 胡誠初先生
案例4“舒朗”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健民先生
四.價值:整合與效益鏈條
只有成為價值鏈中的領導者,才能掌握未來競爭的主動,進而成為產業前行的推動者。只有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合理的產業整合、延伸價值鏈條,紡織服裝企業才能從容地面對變化的環境。
在服裝行業,從最初的原料生產開始,經由中間產品生產,最終產品生產到服裝流通及服裝消費的全過程,構成了一條產業價值鏈。在連貫而通暢的產業鏈條中,如何在現有上下游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擇優化設計和邏輯化連接,使鏈條中各個節點趨向于效益理性最大化的同時,確保戰略環節的競爭優勢,進而形成一個有序而高效的價值鏈條,將最終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問題將由三個企業來回答:來自香港的溢達集團和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以及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亞洲最大的紡織生產企業,溢達集團業務遍及棉花的種植、紡紗、織布、編織到成衣制造、配件生產、出口和零售,整個價值鏈的整合奠定了溢達集團在紡織產業中的領導地位。
牢牢抓住微笑曲線兩端的利豐則完美地實現了從中間商到全球供應鏈經理人的角色轉變,它的供應鏈管理實踐曾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做了多次商業案例分析,《哈佛商業評論》稱利豐的供應鏈管理為“香港風格的供應鏈管理”,具有“快捷、全球化和創業精神”。
與前面二者相比,雷迪波爾雖然顯得年輕許多,但在配置國際化品牌資源、設計資源、運營管理資源、供應鏈及市場資源方面也有值得分享的故事。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溢達” 溢達集團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車克燾先生
案例2“利豐” 香港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林至穎先生
案例3“雷迪波爾” 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盧山先生{page_break}
五.定位:制造與優勢重構
以往只能賺取“刀片利潤”的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扮演的是“打工者”的角色,如今,中國還未完全做好產業升級的準備,而“打工者”卻越來越多,連這“刀片利潤”也要分別人一杯羹。不僅有虎視眈眈的亞洲近鄰,還有“王者歸來”重拾制造業的發達經濟體——比如美國,或是未來的重要替補力量——比如非洲。
在走向價值鏈高端的新的競爭優勢遠未到位的時候,新興經濟體的沖擊使得中國服裝業傳統的低成本制造競爭優勢衰減明顯,從全球價值鏈低端的躍升勢在必行。
所以,每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與明晰自身定位,這是以分工協作為特征的具備創造力的制造優勢重構的開端,并將成為中國服裝品牌體系的構成基礎,更是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上行的伊始。
于是,在2012中國服裝大會上,定位于做T恤面料、T恤衫貼牌生產的蓋奇與縫制設備制造商杰克控股將闡述各自對分工協作與定位的理解。廣州力果服飾有限公司與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則將分享他們的品牌定位轉變歷程。
在童裝領域,力果的品牌定位可謂是最細膩的,品牌種類也做到立體細分,完全滿足1-16歲年齡階段所有青少年兒童的消費需要。當國內大部分童裝企業尚在OEM式的貼牌生產模式中掙扎求生時,力果從2007年開始,就推出了三個童裝品牌——“力果”、“力果貝貝”和“N次方”,并且各自確定了細分市場,隨著產品結構日趨完善,銷售額穩步增長。
“喬頓”則是溫州服裝界的元老,今年,它重新塑造了“尊重自己,關愛家人”的品牌定位,對品牌形象進行全新定義和設計,產品組合更加多樣化和風格化。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 廣州力果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維建先生
案例2 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沈應琴先生
案例3 蓋奇(中國)織染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莎莉女士
案例4 杰克控股集團總裁 阮積祥先生
六.渠道:創新與跨界合作
“渠道為王”,富有活力的開店渠道正在成為商業品牌和零售店鋪改善運營績效的根基。如何發現和利用充滿機會的活力零售渠道,是商業品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形態的變革,各種極具創造力與感召力的新型零售業態不斷萌生,在快速創造終端競爭優勢的同時,彰顯的是品牌的生命活力。
從開設街邊店,到進入百貨、超市,再到如今更為普遍地選擇在購物中心開店,都折射出消費通路和店鋪發展與購物中心渠道之間密不可分的血脈關系。
火爆的雙11剛剛過去,它已成為電商企業的狂歡節日。以電商為代表的新商業生態系統將對傳統商業生態系統開展一次革命性顛覆。作為零售行業發展迅猛的新型業態,電商渠道已成為服裝企業渠道多元化的必要課題之一。
在線下,消費行為的演進、城市商圈的調整、企業競爭形勢的改變,都使零售品牌開店面臨著多元化和新選擇的關口,渠道開發和抉擇正在成為零售店鋪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重中之重。
傳統百貨商場遭遇發展瓶頸,城市綜合體、商業綜合體不斷涌現,購物中心以其特有的“一站式”、“體驗式”的經營優勢,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上海新天地即為其中之代表。
在這一平行會議上,新天地的開發商瑞安房地產公司將為與會嘉賓詳解購物中心渠道的價值;兩個品牌案例同樣值得期待,一是通過NC.STYLE經紀公司而在中國運動時尚市場占領一席之地的Y’3,一是在電商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GXG。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Y’3” NC.STYLE國際品牌經紀公司總裁 陳芃女士
案例2“唐獅” 寧波博洋服飾有限公司唐獅品牌總經理 應春光先生
案例3“新天地” 瑞安房地產虹橋天地 副總經理 陳純女士
七.效率:管理與信息技術
無論哪個行業,只要能夠提高效率,都是實現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效率決定競爭力,是企業保持穩健增長的決定性要素。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服裝行業屬于傳統的人力密集型產業,只有采購、設計、物流、營銷等系統緊密配合,才能確保整個產業鏈的順利運行。面對風云變換的經濟外部環境,如何提高企業效益在競爭中存活下來是每個傳統產業都要面對的難題,而信息化建設是破題良方。
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和一體協同,在優化產業資源配置系統的同時,強力推動著企業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的提高,成為推動效率提升的重要力量。
作為最早進入內地的港資企業,真維斯品牌休閑服飾的信息化建設起步也較早,2009年,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還入選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主辦的“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并獲頒“最佳ERP應用獎”。在2012中國服裝大會上,真維斯集團董事兼副總經理將分享真維斯的信息化建設之路。
基于信息技術的科學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終構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高效的內部運營系統。
同樣值得期待的案例還有紅領,它將信息化融入到量身定制服裝的生產中,解決了量身定制規模化生產的問題,形成了具有紅領特色的商業模式;太子龍服飾則運用饑餓療法,使企業和員工主動尋找工具,進而建立了完善的企業信息化體系。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真維斯” 真維斯集團董事兼副總經理 劉偉文先生
案例2“紅領” 紅領集團董事長 張代理先生
案例3“太子龍” 浙江太子龍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培火先生
八.服務:意識與運營系統
“服務”是什么?1960年,美國市場營銷學會曾這樣定義:“服務是用于出售或者隨同產品連在一起進行出售的活動、利益或者滿足感。”
隨著市場運行機制的逐漸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而消費心理和理念的不斷成熟,也要求服務成為品牌謀求長久發展的應有之義。于是,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型企業必須轉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具有全員服務鏈和全程化服務的企業,延伸產品價值鏈,打造“服務型企業”與“服務型品牌”。這也是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品牌差異化經營的必然選擇。
需要強調的是,服務不僅發生在終端門店,它還須延伸到店面之外。對于企業來說,“服務”兩個字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眼下最重要的是馬上行動起來。這意味著企業要在以客戶為中心、發覺客戶潛在需求的同時,以全員服務鏈和全程化服務為支撐,建立一套良性運作并科學合理的服務運營系統,通過更多回報的消費體驗,樹立服務型品牌的口碑和形象。
“白領式服務”給白領品牌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營銷業績,也同時帶給這個品牌帶來了持久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并一直推動其向前發展,走在同行業的前列。不過,這一平行會議上,分享故事的企業是孕婦裝行業的領軍品牌“十月媽咪”、用設計改變生活的藝之卉、為顧客免費盤發而文明的“流行美”以及對經銷商“全程助銷”的寶潔。
【企業案例發布】
案例1 “十月媽咪” 上海有喜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 浦先生
案例2 “藝之卉” 深圳市葉子服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 勝先生
案例3“流行美” 廣州流行美時尚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余德堅先生
案例4 “寶潔” 寶潔公司大中華區銷售總經理 孫格非女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