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
造成高品級棉花數量逐年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棉花混等、混級、混品種、混產地、不論回潮率高低混收、混垛、混加工;造成異性纖維嚴重的直接原因是棉農、籽棉收購經紀人質量意識淡薄,在生產、收購環節混入異性纖維,以及棉花加工企業不嚴格把關、不嚴格挑揀等。當我們對此深入思考時,會發現其更為深刻的原因是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問題。
優棉優價的價格機制尚未形成,棉農、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未認真做好“四分”、“一試五定”、挑揀異性纖維、分級、分垛、分軋等基礎工作。
由于高品級棉花與低品級棉差價太小,不足以彌補棉農、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為獲得高品級棉花所付出的成本或收效甚微,所以棉農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沒有按照標準細分棉花等級的積極性。建議:一是政府制定并實施有利于提高棉農優化品種、做好棉花質量基礎工作積極性的種棉補貼辦法。棉農憑購買國家推廣的棉種發票領取良種補貼;憑標有籽棉質量數量數據(反映其“四分”工作質量)的交棉憑證領取種棉補貼,補貼幅度應按質論補。二是國家出臺拉大棉花級差價格的引導性政策,形成優棉優價的價格機制。對棉加企業給予“棉花升級/質”補貼,提高棉加企業按標生產的積極性。這些政策使棉農、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因做好確保棉花質量的基礎性工作而有利可圖,我們的棉花質量才有了根基。
棉花經營者資格認定制度的實施效果還不理想,仍是棉花質量保障體系的弱環。
棉花經營者資格認定制度是一項行政許可。該制度是為了保護棉花資源和提高棉花整體質量水平的一項市場準入制度,度要求對棉花經營者從事棉花收購、加工、銷售或承儲等經營活動的質量保證能力、管理制度、經營場所、資金等情況進行審查,授予具備規定條件的經營者合法經營的權利,同時將不重視質量管理不能保證棉花質量的經營者拒之門外。
但是該項制度的實施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棉花經營者的資格認定、監督管理工作覆蓋面不全。建議各級政府及棉花質量監管部門重視對籽棉收購經紀人的監督管理,對該類人員進行資格認定,定期培訓,對其履行質量義務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加大監督執法力度,規范籽棉交易行為,使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切實履行棉花質量義務。二是各級政府未對轄區棉花加工企業數量進行宏觀調控或效果不明顯,對確保市場棉花質量的穩定、有序流動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各地棉花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大大超過棉花產量,造成棉花資源短缺,哄搶籽棉,因而棉農不用“四分”,也很容易售出手中的棉花。建議政府部門對本轄區的棉花種植情況進行調研,從有利于棉花行業發展出發,建立棉花加工企業淘汰制度,對質量意識淡薄、不履行棉花質量義務、屢教不改的企業予以淘汰,同時宏觀調控新增棉花加工企業數量,使棉加企業數量與棉花生產實際相匹配,避免惡性競爭,建立促進棉花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環境。三是對棉花加工企業的資格認定、復審、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目前,棉花加工企業中出現了承包人、代加工客戶等現象,這些真正的棉加企業經營者質量意識淡漠,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配或者少配備技術人員,不按照標準收購加工的現象非常普遍。建議:在棉花加工企業資質認定、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對出現的新情況要創新管理模式,把出現承包人、代加工客戶的企業作為質量監督管理的重點,確保其履行棉花質量義務。建議棉花質量監管部門樹立大質量觀念,加強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的溝通協調,構建依靠地方政府,加強部門聯合,發揮企業主動性,社會各界齊抓共管,使我們的棉花質量保障體系在棉花經營環節發揮更大的作用。
棉花公檢證書所提供的質量指標仍不能滿足用棉企業的需求,棉花儀器化公檢的有效性還可進一步提高。
棉花儀器化公檢數據的有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棉花質量分析報告成為國家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二是棉花公檢證書成為用棉企業配棉的重要依據,從而成為交易雙方貿易結算的重要依據。目前儀器化公檢的覆蓋率達到棉花產量的90%以上,其數據客觀、公正、準確,作為我國棉花質量分析報告的數據來源已毫無疑問。但目前棉花公檢證書并沒有作為多數用棉企業配棉和設計工藝參數的重要依據,從而使公檢證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公檢證書所提供的質量指標仍不能滿足用棉企業的需求,用棉企業仍需要對進廠棉花自檢,用自檢數據作為配棉和設計工藝參數的依據。如果我們將用棉企業配棉和設計工藝參數所需要的原棉質量指標均以公檢證書的形式提供給用棉企業,用棉企業將不用投資自建原棉檢測實驗室,就可直接依據公檢證書進行配棉和清、梳棉的工藝設計。
{page_break}
棉花公證檢驗替代了用棉企業的自檢——將降低用棉企業的用棉成本,公檢證書將成為用棉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資料,棉花公證檢驗將真正成為買賣雙方貿易不可缺少環節,對建立以質論價、公平、公正的交易氛圍,維護交易雙方合法權益,降低用棉企業成本,推動棉花產業和紡織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用棉企業需要公檢證書時,棉包上的條碼丟失問題也會迎忍而解。
從用棉企業需求來看,一是目前棉花公檢證書提供的棉花質量指標中還缺少棉花短纖維含量(建議:可直接將現在HVI測得的短纖維指數指標加入公檢證書、修改現行棉花標準增加棉花短纖維含量指標即可解決)、棉花的含雜率(錫萊分析機檢測結果),五害疵點的含量(需進行包括棉結等五害疵點含量的儀器化檢測方法研究,等條件成熟后加入公證檢驗),棉纖維線密度(建議:根據不同棉花類型棉纖維的馬克隆值和線密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將HVI檢測的馬克隆值換算成線密度指標,加入公檢證書)。二是目前公檢證書中提供的回潮率指標、棉包凈重是棉花加工企業提供的,用棉企業自檢時,發現不少企業提供的這些數據不可信,那么作為配棉依據就不可行。有些棉加企業對在線回潮率測試探頭做了手腳,偽造回潮率、偽造條碼、偽造棉包凈重,在棉花行業造成了惡劣影響。因為公量沒有第三方檢測數據,雙方檢測數據出現差異時矛盾交由市場決定,往往不利于雙方公平交易、傷害一方合法權益。建議在用棉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實行銷地公量公檢,解決突出的供需矛盾,同時將公檢數據與棉加企業自檢數據對比的結果作為判斷棉加企業誠實守信的依據,定期公布棉加企業黑紅榜,督促引導棉加企業誠實守信。
未建立現代化棉花專業倉庫是使用HVI數據組批和配棉的瓶頸之一。
因為HVI檢測結果滯后于生產流水線,棉加企業只能先按生產班次堆垛,如按HVI檢測結果組批,則需要拆垛、挑包,增加了成本,還場地條件限制,所以棉加企業按HVI公檢結果和買方要求組批比較困難。這樣一來,用棉企業購買的棉花多數仍是按班次組批的,如按照HVI數據配棉,則需要拆垛、挑包,企業倉庫場地有限,成本也要增加,因此按HVI數據配棉多數用棉企業無法實現。現代化棉花專業倉庫的建立是實現HVI數據配棉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建議:創新機制,多方吸引資金建立現代化棉花專業倉庫監管體系,既有利于銀行監管貸款質押物質,又使企業能夠實現按HVI檢測結果配棉選購棉花,提高棉花公檢數據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十四年來,我們的棉花公證檢驗制度已經建立,《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使我們的棉花質量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棉花檢驗體制改革使我國的棉花檢測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市場經濟下棉花產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國的棉花質量還不盡人意,我們的棉花質量保障體系仍然需要完善,如何引導棉農及棉加企業做好棉花質量基礎工作;如何引導用棉企業運用HVI檢測結果配棉,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如何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紡織行業的競爭力,是我們大家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