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鉻皮革碎料路在何方?
大量的媒體和民眾在不了解皮革行業,分不清三價鉻和六價鉻區別的前提下,將不法明膠廠與不法制藥廠之間的非法行徑轉嫁到皮革行業身上,并對此大加渲染。環保部門加大了對皮革碎料的監管力度,使皮革碎料資源化利用途徑受到影響。對于無辜受到牽連的制革企業而言,大量的含鉻皮革碎料一時間無處可去,大量積壓在廠區,成為了行業內難題。
對此,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專家組,針對行業實際情況,三價鉻的特性及毒性,以及國際對含鉻皮革碎料的看法、處理途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分析,形成了《含鉻皮革碎料性能調研報告》。經過溝通,環保部污防司固體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和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部分代表于2013年3月13日,在國家環保部就含鉻皮革碎料是否列為危險廢物的問題召開會議,進行深入探討。
參加會議的人員有環保部污防司固體處處長鐘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所所長王琪(《危險廢物名錄》編制負責人),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石碧,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建中,中國皮革和制鞋研究院副院長鐘寧慶,山東輕工業學院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院長李天鐸,浙江環境科學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仝武鋼,大陸臺商制革企業聯誼會環保顧問羅清拔及助理顧問李俊賢,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羅志剛,以及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等。
會上,蘇超英理事長向環保部領導介紹了此次匯報的主要目的:“從有利于環境監管的角度上將皮革碎料列為危廢是能夠理解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嚴重阻礙了含鉻碎料的資源化利用,給企業和行業帶來了極大困擾,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就此問題成立了專家組,對含鉻皮革碎料進行了科學論證,借此機會跟環保部進行探討,希望能將含鉻皮革碎料從危廢名錄中去掉,有利于資源化利用”。
石碧院士隨后介紹到:“在制革過程中,用到的鉻鞣劑都是三價鉻,不牽扯六價鉻,全世界都是如此,在鉻鞣100多年的歷史中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另外,社會對三價鉻和六價鉻還是存在著錯誤的認識,對二者的關系并不清楚,其實三價鉻在自然條件下幾乎是無法轉化為致癌性的六價鉻,這一點國內外學者和政府都是公認的,也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的。另一方面,歐盟、美國、日本、臺灣等地均將含鉻皮革碎料作為一般固體廢棄物對待,我國對其也經過了眾多的實驗進行毒性鑒別,完全符合標準要求,因此并不具備危險廢物的特性。所以在規范管理的條件下,以此作為再生革、工業明膠等原料是含鉻皮革碎料最好的出路。”
隨后,仝武鋼高工介紹到:“我國再生革等資源再利用企業都沒有危險廢物的處置資質,對于將皮革碎料作為原材料的這種企業而言,不愿意也很難取得危廢處置資質的,然而目前具有處置資質的危廢中心又非常少,甚至有的省份一家都沒有,因此現在很多制革企業只能將含鉻皮革碎料積壓在廠內,導致企業壓力加大的同時,對于環保部門的管理壓力也大大增加。從檢測結果上,含鉻皮革碎料也確實任何毒性,不具備危險廢物特性”。
熟知臺灣地區含鉻皮革碎料由危廢轉變為一般固廢歷史過程的羅清拔先生補充:“目前對于含鉻皮革廢料的屬性,歐盟、美國都將其作為一般固體廢物對待,臺灣曾在2006年12月份以前,也曾視其為危險廢物,但經過廣泛調研,吸取國外的經驗后,將其視為一般廢物進行管理,未曾出現過環境及監管問題,因此,皮革碎料在資源化利用的問題上是可行的。
隨后,環保部鐘處長針對皮革行業含鉻碎料也提出幾點問題,例如我國皮革碎料的產量,目前的出路,以及潛在的問題等。參會專家一一進行了解答。
在交流過程中,環保部相關領導比較系統地了解了皮革行業含鉻廢料的實際情況以及在處置上面臨的諸多問題,環科院王所長也對制革行業含鉻皮革碎料從技術角度上不存在危險特性的觀點表示認可,但考慮到我國目前環境監管的難度等問題,認為目前從《危險廢物名錄》中立即去掉還存在難度,但可以通過制定制革工業廢物管理規范等方式解決現有問題。
如何能盡快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十分關鍵,中國皮革協會將與環保部繼續探,盡快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