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的授權尷尬 奢侈品電商中國吸金
持續疲軟的世界經濟和中國反腐風,使得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奢侈品消費銳減,而中國內地電商高達99%的無授權奢侈品銷售,也讓眾多的奢侈品電商坐不住了,他們放下了高貴的身段,將網店直接開在了潛力巨大的中國消費者的眼皮底下,以期開啟新一輪的吸金潮。
洋電商的先天優勢
相較于中國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二的大腕地位,來自Boston Consulting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奢侈品在線銷售僅占到奢侈品整體銷售的3%,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為12%。各大奢侈品電商也許正是看見了其中的巨大錢景,才在繼實體店在中國內地大肆圈地之后,又開始了網店的又一輪的搶灘。
而中國政府的反腐,也令今年奢侈品在華銷售明顯下滑,為保住吸金業績,各奢侈品不得不另辟蹊徑,試水電商自然不出意外。
英國的NET-A-PORTER,隸屬于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團Richemont,不僅在全球奢侈品電商界頗負盛名,也是全球時尚流行的風向標。2013年3月,NET-A-PORTER推出了中文版的“頗特女士”,并將亞太總部設在了香港。此舉既使所售商品比中國內地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同時快遞也能在兩三天內到達。眾所周知,由于中國內地奢侈品稅、進口關稅和定價機制等原因,奢侈品在內地的價格比香港高出30%至40%,因此中國消費者在內地以外購買奢侈品的增幅至今仍高于內地。
其實,早在1年前,NET-A-PORTER就通過收購熟客網,將其轉化為旗下的奢侈品折扣網THE OUTNET頗特萊斯中文版。上線1年,不僅在中國的銷售額逐月增長,售賣的國際設計師品牌也從創立時的100多家增加到了230家。
而意大利的Yoox進入中國,走的則是先高端、再折扣的路徑:先在上海建立庫房,推出旗下Armani等品牌的官方網店;然后是正價多品牌購物網THE CORNER的登場,貨品與專賣店售價保持一致;最后才是奢侈品折扣網YOOX的亮相。
澳洲著名休閑品牌UGG Australia前兩年幾乎成為“街鞋”,這當然和它大幅度的擴張步伐相關。目前它已在北京、上海等中國9個城市開設了概念店,今年除計劃再開15家新店外,其官方網絡購物平臺也全面開啟,中文官方網站亮相的同時,位于天貓的官方旗艦店也開業納客。
有業內人士表示,奢侈品牌線下開店成本的加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讓奢侈品開店更加謹慎,因此很難覆蓋二、三甚至四線城市白領階層的需求,而通過電商平臺則很容易做到。因此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開始在中國電商拓荒,而線上線下的消費還相互影響,電商平臺甚至能為精品店招攬來更多客人。
其中,最早涉水電商的Tiffany,早在1999年,就通過電商平臺連接到了其精品店尚未到達的美國中部顧客,成為第一批嘗到電商甜頭的奢侈品公司。如今Tiffany已在全球13個國家都開設了線上購買平臺,2012年電商平臺收入占到其品牌總收入的8%。
目前,Gucci、Giorgio Armani電商平臺也登錄中國;Ferregamo近3年與多家奢侈品電商簽訂了合作協議,成立了3家有官方授權的在華電子商務網站。運作后,其在線銷售一路看漲;HUGO BOSS的中國自主運營網店今年2月已正式上線。
迄今為止,奢侈品電商很可能成為西方電商企業在中國內地唯一的斬獲者,其成功既源自它們對奢侈品營銷的深厚積累,更在于它們掌握了“血統純正”的貨源。
“奢侈感”的折扣
就在眾多奢侈品牌放下身段,紛紛觸電的同時,業界的非議之聲也從未減弱。因為定位為“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奢侈品決不止于精美的貨品昂貴的價格,其附加的文化品位和尊享服務,才是奢侈品消費人群最為看重的。
正因為如此,許多奢侈品牌都拒絕觸電,他們堅信在網店售賣會削弱其品牌的“奢侈感”,并流失與顧客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尤其是會失去向顧客傳播品牌文化、證明品牌價值的機會,并對培養深度VIP客戶及奢侈品牌的長遠發展也有折損。而更多的奢侈品牌出于維護品牌形象,守住品牌溢價的目的,對于庫存商品,寧愿扔了也不愿搬到網上賤賣。
Prada掌門人Miuccia夫婦就對電商很不感冒,他們認為讓顧客在網店挑選商品再配送給他們是件煩人又復雜的事。而Chanel總裁Bruno Pavlovsky則干脆表示,“要想穿上Chanel的衣服,你必須到店里來體驗它們;你需要裁縫將它們依據你的尺寸改得極為合身,這些都是Chanel的一部分……”
和奢侈品帶給消費者的滿足感一樣,購買奢侈品的富人們也希望享受到大牌的服務。而這些,在看文字和圖片下單的網店和享受金碧輝煌溫馨周到服務的專賣店,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比如在香港的LV店,店內通常限流100人。顧客看中的貨品,只要動動嘴,漂亮的店員就會戴上白手套捧上來給你試穿試用。如果購買,店員還會妥帖地包好,顧客從進門到出店,全程享受的都是被當做上帝的尊榮感覺。而網購收到的很可能是快遞送來的一個纏著膠帶被壓癟的盒子,不僅成就奢侈品高溢價的尊貴體驗無所附麗,顧客因而會對支付超出其產品價值N多倍的價錢抱屈。要知道奢侈品的主力消費群體,是一撥根本不差錢的富人,他們沒必要為了買打折貨而犧牲好感覺。
為了照顧這個群體的好感覺,一些奢侈品集團甚至借鑒博彩公司用私人飛機接送賭客,安排他們住五星級酒店,以吸引他們前往賭場的策略,為渴望在香港門店大肆購物的內地富人們提供旅游購物服務。他們北京、上海為這些特定客戶舉辦專場活動,活動期間客戶只需支付訂金,就能飛往香港購買奢侈品,相關旅行等費用全部由奢侈品牌承擔。
目前,對于電商平臺“奢侈感”的損失,一些奢侈品牌已想出相關應對之策,例如采取“專屬電商管家”為其麾下品牌服務,以減少消費者對品牌的誤讀,而制作多媒體互動時尚雜志,則是奢侈品牌比較通常的做法。
NET-A-PORTER就挖來英國版Harper’s Bazaar主編Lucy Yeomans,擔任其購物網站主編,并每周推出一本不亞于專業雜志的Style book,還推出限量版商品吸引顧客,并提供相關的高品質物流服務。而登錄奢侈品傳媒網站“Nowness”,就會發現其文藝范兒十足,內容涉及文化、設計、時尚、旅游等時尚生活方式的最新資訊,形成對奢侈品行業全方位的關注解讀。
國內電商的授權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洋奢侈品電商的貨源優勢,是建立在目前中國內地電商售賣的奢侈品,99%未得到品牌正式授權的尷尬前提下的。業內人士稱,國內電商所售奢侈品無授權已成為全行業的潛規則。目前國內眾多奢侈品電商售賣的主流奢侈品中,唯一所見的授權案例是走秀網的Ferragamo官方授權。
這種尷尬不只讓這些內地電商售賣的奢侈品來路不明,李鬼難辨,更讓經營這些來源不明的奢侈品內地電商,隨時面臨成為被告的巨大風險。
今年3月,Swarovski發表聲明,警告京東商城銷售其產品,稱其未在中國地區內授權任何網站銷售自己的產品;2012年6月,天梭表官方微博也表態說,當當網的“父親節促銷活動”銷售的天梭表并未得到其授權。
而在現實層面上,有關國內奢侈品電商的“售假”和無商品授權等問題,一直以來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真實故事是,國際奢侈品企業對渠道的管控一直非常嚴格,主要通過直營店銷售產品,極少設立加盟店。迄今為止,國內奢侈品電商能完全獲得奢侈品授權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即使授權也僅限于指定款。而國內奢侈品電商在進貨渠道狹窄且不可靠的情況下,能保證供應的也只是過季款和非熱門款。而奢侈品實體經銷商只對自己銷售的產品給予售后服務,網購的商品他們是不提供售后服務的,這也讓這些奢侈品消費者享受不到奢侈品附加的完善服務。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是座潛力巨大的富礦,這已成為全球共知并被眾多奢侈品牌和電商看重。貝恩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大中華區奢侈品市場銷售額高達181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同時艾瑞咨詢預測,2015年中國奢侈品網購交易規模可能高達372.4億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自2009年以來,國內奢侈品電商競相綻放:唯品會、天品網、走秀網、第五大道、萬表網、聚尚網、珍品網等,近日樂蜂網奢侈品頻道也正式上線,而新浪、網易、京東、凡客等也于此前試水奢侈品,更有不少銀行網站近期也來分奢侈品銷售的羹。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奢侈品電商在經歷2011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2年卻面臨大幅洗牌,其中原因既有中國消費者海外代購和赴海外購買奢侈品的沖擊,但電商自身信譽度低、供貨渠道不穩定等更是其損失慘重的主因。今年,在奢侈品牌普遍遭遇業績滑坡,和洋奢侈品電商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夾縫中,國內奢侈品電商或許將經受更嚴酷的考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