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政府計劃為制衣業工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孟加拉國政府計劃為制衣業工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4月24日,首都達卡郊區薩瓦爾鎮的拉納大樓突然坍塌,建筑共8層,內有數百家商店和5家制衣廠等。
截至昨晚,這起災難遇難者人數已達1127人。該國軍方13日表示,將于今日結束搜索遇難者遺體的工作。
組建“最低工資委員會”
孟加拉國紡織和黃麻部長西迪基12日說,一個新組建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將在三個月內發布加薪建議。隨后,內閣將決定是否接受這些建議。最低工資委員會將由工廠主、工人和政府代表組成。
上月的建筑物坍塌事件被視為全球服裝行業災難之一,為孟加拉國紡織業工作條件敲響警鐘。孟加拉國紡織業規模接近200億美元,為全球零售商供應產品。然而,紡織工人的工作環境頗為嚴酷,最低工資在2010年工人抗議后上漲80%,至每月3000塔卡(約合234元人民幣)。
22家工廠臨時關閉
紡織和黃麻部著手對國內制衣工廠展開一系列調查,已命令大約22家工廠臨時關閉。這些工廠違反安全和作業標準。
孟加拉國先前向國際勞工組織承諾,“高度重視”工廠安全,改革勞動法,確保職業安全和健康。
孟加拉國的大型制衣工廠因訂單過量,把一些合同分包給更小的制衣廠。分包行為和中間人角色加重,使零售商更易對哪些工廠正在生產自己的產品失去掌握,從而避免為惡劣勞動條件承擔責任。
當局說,該樓房違規加蓋樓層,允許進駐的工廠安置按建筑物設計無法承受的重型設備。拉納大樓業主和包括制衣廠廠長在內的另外8人已遭拘留。
反思
美國人習慣廉價衣服是禍因?
也有批評的矛頭指向了發達國家。一媒體認為,孟加拉國紡織業規模壯大,一部分原因歸于美國人喜好消費低價服飾。
美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于在服飾方面花費更少的錢。美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人去年年收入的3%用于購買衣服和鞋,這一數字在1970年和1945年分別為7%和13%。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食品價格上漲82%,而服裝價格只上漲10%。經通脹因素調整后,服裝價格實際有所下降。
一些分析師說,鑒于美國消費者養成購買低價服裝的習慣,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不愿提高價格,更愿意尋找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