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百貨產業加強精細化管理引領行業復蘇
國際百貨產業周期。美國百貨業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80/90年代一度衰落;行業經洗牌后,Macy"s等龍頭企業通過苦練“商品經營”,加強精細化管理引領行業復蘇。日本百貨業始于20世紀初,泡沫經濟破滅后行業陷入長期衰退(近20年收入CAGR-5.78%)。歐洲典范法國則為全球百貨起源地,現渠道占比極低(2011年僅1%)。觀歷史規律,零售發展初期,業態單一/渠道稀缺,百貨盛極一時;新業態崛起后百貨漸衰。百貨產業周期可歸納為“初創成長成熟/飽和衰退/轉型”四階段。
國際經驗:自營更順應零售大勢。歐美百貨通過買手制和自主品牌開發(如Macy,s獨家代理/自主品牌數為10+/20+)實現品類差異化,通過建立“百貨店優價百貨Outlets”的庫存退出機制,降低庫存風險,實現商品高效流轉。日本百貨主要采取獨家代銷(模式占比60%+),“聯營+圈地”模式使其去功能化,近20年在超市(如永旺)/專業連鎖(如UNIQLO)沖擊下節節敗退。商業發展早期,聯營助力企業輕資產快速擴張;零售成熟階段,自營才能使企業保持品類/品牌的差異化,抵御新興業態/渠道的沖擊。
中國百貨業現狀。產業周期上看.中國百貨業已全面進入第三階段:渠道飽和,競爭加劇。競爭格局上,中國百貨集中度極低(2012年CR4僅6.9%)。模式上看,中國百貨聯營與歐美O營相比存兩弊端:1)品類同質化;2)流通環節多/價格高。故其毛利率較歐美百貨低約15-20pct。
中國百貨與日本模式類似,但日本流通環節較短(一個中間批發環節),中國仍以多層次代理為主,故毛利率較日本百貨低約5~10pct。中國百貨業前景:行業洗牌整合,自營終將回歸。隨著超市/家電連鎖業態蓬勃發展,購物中心/電商崛起,中國百貨業成長高峰己過,預計未來5年CAGR約6.9%。結合美/日百貨歷史,中期來看中國百貨行業或加速洗牌。業內企業分化,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治理高效的優秀企業最可能成為行業整合者,進一步做大做強,打破區域割據的現狀。長期來看,脫穎而出的龍頭企業將發揮規模優勢,從有條件包銷做起,逐步縮短流通環節,提高零售效率,最終回歸商品“自營”,但轉型之路勢必漫長。
風險因素:經濟大幅下滑,“聯銷”轉型過程中毛利率下滑超預期。
投資策略。中國百貨業集中度尚低,暫難發揮規模效應;百貨企業突破區域代理格局,提高零售效率,重拾廢棄多年的“商品經營”能力回歸“自營”尚待時日。在渠道分流/模式轉型風險之下,預計中國百貨企業盈利增長中長期承壓,我們維持行業“中性”評級。行業進入洗牌周期,看好規模優勢明顯、資金強,具備整合能力的王府井、友誼股份、重慶百貨等。此外,中西部、二三線區域龍頭,或自持優質物業較多的公司也值得關注,如鄂武商A、歐亞集團、友阿股份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