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紡織業加強自身調整 尋求新出路
如今,我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進入了相對平穩時期。盡管中西部一些地區仍在積極建設產業園區,但東部企業的投資態度卻日趨謹慎。一些產業園區紛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競爭日益激烈。難道承接產業轉移只有吸引東部企業投資這一條路嗎?
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條件下,2008年國務院推出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很多企業紛紛到中西部投資建設,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條發展的新路。從這些年的實踐看,產業轉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通過實踐,企業投資更加謹慎,這是企業成熟的表現。
隨著我國紡織產業戰略格局的調整,很多中西部地區都將承接紡織產業轉移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紛紛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但與此同時,隨著全國經濟的發展,中西部地區在土地、勞動力資源方面的優勢逐步減弱,國家在生態環境、節能減排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再加上國內外市場復蘇緩慢,企業經營困難。這些因素使企業在投資方面越來越謹慎。因此,如何真正發揮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和發達地區紡織企業的優勢,有效促進產業轉移工作開展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
此外,從“十二五”發展的進程看,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主基調仍是東部地區的轉型升級。實現轉型升級要開發新產品,購進新設備,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企業如果同時要去西部投資,必然要分散人力、物力、財力。對于企業而言,產業轉移并不是一項硬性任務,而是繼續發展的一種選擇。在資金不是非常充裕的條件下,東部企業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轉型升級,可以說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從產業轉移的方式看,產業轉移并不意味著企業大搬家,更應該是訂單的轉移和市場空缺的填補。改革開放初期,適逢發達國家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退出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批訂單因此轉入我國。我國紡織產業迅速填補了發達國家退出的市場空間。在這一時期,雖然也有一部分外來投資,但從整體看,我國民族企業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體。因此,當前的產業轉移也不應只是依靠東部企業去中西部投資,更應寄希望于中西部企業的崛起。
正如古話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部企業到中西部投資建設,在選項目、建廠房、處理勞資糾紛等方面會遇到一系列不可預料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由當地企業處理,則會容易得多。有人說,西部地區缺技術、缺資金,其實這些問題都只是一個過程。當初東部企業在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時候,也同樣缺資金、缺技術。但企業通過“三來一補、兩頭在外”等方式,用勞動換資金、換技術,從而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紡織業。如今,我國整體經濟條件比那時有了很大改善,中西部地區也完全可以用類似的方式,與東部企業合作,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