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將主導零售業的發展
8月,國內零售巨頭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與Tesco中國同時宣布:雙方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華潤將持有80%的股權,而Tesco只保留20%的股權。這是中國入世十余年以來,第一起本土零售企業整合外資零售巨頭的案例。特別是,被整合者Tesco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更顯得意義非凡。
“多業態協同發展”一直是華潤萬家的基本理念,華潤萬家有限公司旗下有十余種業態,不僅包括華潤萬家超市,也包括太平洋咖啡、OLE’精品店等不同業態。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以及實體零售業的成本持續上漲,大賣場標準超市等商超業態生存狀況愈發艱難。多業態發展,已經成為零售業未來發展的基本共識。
但是,多業態共同發展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旗下各種不同的業態和品牌形成合力,打出有力的組合拳?零售業進行過多方探索,共識之一就是大力發展購物中心,通過購物中心來整合不同業態。
城市商業發展至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越來越排斥單純的目的性消費,而是希望將休閑娛樂與消費結合,而購物中心本質就是一種休閑消費,為此,華潤萬家也開發出自己的購物中心品牌“歡樂頌”。
購物中心將成為下一步零售業發展的主導,《2013-2017年中國購物中心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12年上海市監測的80家購物中心實現的銷售額為890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零售實現營業收入達到729.4億元,餐飲達到了122.4億元,服務業達到了38.3億元,分別占營收的81.9%、13.7%、4.3%,2012年當年新開業的購物中心達10家,在建的購物中心面積超過了93萬平方米,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若論發展購物中心的經驗,Tesco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經驗。前樂購總裁、被稱為臺灣商業地產三劍客之一的沈建國,其在臺灣的做法即租下整棟物業,將樂購大賣場設在一樓作為主力店,其它樓層的商鋪向外招商。臺灣樂購后被Tesco收購,樂購這一名稱遂成為Tesco在中國大陸的通用品牌。
更多的自持物業而不是租賃的思路在大陸被Tesco保留了下來,蓋因Tesco英國總部也十分重視商業地產。這使得Tesco中國雖然門店經營業績不佳,卻是在中國大陸擁有自持物業最多的零售商之一。自從2004年進入中國以來,Tesco中國的商業地產業務一直作為獨立公司實體運營,但在2012年,Tesco中國將其地產公司與零售業務合并,作為零售公司的下屬部門運作,顯然意在加強商業地產與零售的結合。
自建物業做商業地產投資周期長,這是Tesco中國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但好處在于,超市是微利行業,成本上漲導致家樂福、沃爾瑪都在關店,自建物業具備長期盈利能力。在本土購物中心正處于黃金發展期的當下,擁有大量自持物業的Tesco中國,其價值會被重新發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