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富怡集團內貿中心總經理王俊玲
最近,在新浪微博話題里,有個話題漸漸熱鬧起來——“第四代縫紉機”。行業外人士或對此不明就里,但很多業內人士聞此都驚呼:行業要變天了!作為“第四代縫紉機”的開創者,富怡集團也已成為行業輿論的焦點,很多服裝廠家都在話題里追問各種問題。
據了解,第四代縫紉機可謂渾身利器,簡單說來,它對服裝企業起碼有三個好處:其一,可以設計、制作一些別人沒法在短期內拷貝的款式和線跡;其二,減少熟練車工的流動和稀缺而對于訂單的突發影響;其三,對于返單,在縫制環節可以比較快速的反應。
富怡董事長李晉寧用一句話概括實際效果:“以前一個熟練工操作一臺縫紉機只干一件活,現在一個普工操作一臺第四代縫紉機可干幾件活甚至幾十件活。”至于“變天”一說,李晉寧則俏皮回復:“變天不敢當,也就是在縫制行業里搞一次工藝大革命吧。”
趁著CISMA2013盛大開幕的機會,帶著對第四代縫紉機的諸多好奇,本刊記者特邀富怡集團內貿中心總經理王俊玲女士,來為我們講述富怡與第四代縫紉機的那些事兒。
產品革新:終結“一人一機”模式
CISMA2013,富怡的參展主題是“富怡模板縫制系統對縫制行業的革命性推動作用”,其展位約有一半面積展出全自動模板縫紉機,該款縫紉機被譽為“第四代縫紉機”的革新和先驅之作,縫制行業“一人一機”的模式由此被徹底終結。
記者:今年富怡參展主題的含義是什么?其革新之處體現在哪?
王俊玲:中國是一個服裝制造大國,從設備、技術、工藝上看,縫制是關鍵——無論在人員、設備、場地,還是在成本、質量、反應速度等方面,縫制環節都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從縫制發展現狀來說,都離不開“一人一機”的傳統縫紉,而富怡的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人一機”的模式,進而發展為“一人多機多頭”,從而迎合了當前行業的迫切需求,能夠解決服裝企業所面臨的六大發展瓶頸,即招工難、用工貴、作業方式老化、生產效率不高、技術工人培訓周期長、產品品質差異化高。這在縫制行業是一次革命性創舉!
縱觀縫紉機的發展歷程,其產品經歷了四代:第一代縫紉機的出現是以手搖或腳踏為驅動力的臂式人力縫紉機;第二代縫紉機包括有普通平縫機、電腦平縫機、電腦長臂機等,主要有皮帶傳動和直接驅動兩種;第三代縫紉機的發明是以縫框自動驅動為主的臂式電腦縫紉機,例如電腦花樣機、簡易數控改裝的長臂機等。——前三代縫紉機的一個總體特點是:臂式為主。
富怡研發出的第四代縫紉機,其特點是:橋式的、多頭的、CNC、光機電一體化的、智能控制的,其產品有全自動電腦模板縫紉機、CNC數控縫紉機等。富怡第四代縫紉機開啟了縫紉機產業新一輪更新換代的大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記者:當初富怡研發全自動模板縫紉機的行業背景和驅動力是什么?
王俊玲:應該說現在有四分之三的服裝企業老板,都有著這樣的同感:招聘有技術的縫紉工很難,或者說是老板在給工人打工!老板們憂心忡忡、無可奈何。面對這一不正常的局面,富怡想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來解決這一難題,滿足服裝企業的需求,填補縫制設備市場空白。
富怡全自動模板縫紉機的加快問世,還在于近幾年服裝工藝模板縫制技術在服裝生產流水線的應用和普及。服裝工藝模板縫制技術應該說從上世紀90年代就從日本引進到中國廣東一代,但由于當時高額的培訓費和我國的勞動力優勢,一直未被普及。直到近幾年,隨著用工緊張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及企業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服裝企業對于模板技術和設備的需求明顯增加。而現有的縫紉機都是臂式,“一人一機”的模式,應該說從根本上解決不了用工荒的局面。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富怡結合在縫制行業的多年經驗以及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優勢,成立了“富怡模板縫制技術研究中心”,歷經兩年的研發,并得到很多服裝企業的積極參與試驗,終于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產品試制及批量生產。
{page_break}
富怡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并于今年8月7日剛剛榮獲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還被由科技委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以及被CISMA授予2013年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記者:富怡對今年CISMA展有何期待?希望達到哪些效果?
王俊玲:富怡對今年CISMA展會抱以極大希望。2013年CISMA的主題是“品質、效率、智能”。富怡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正是與CISMA展會的宗旨相吻合。第一,我們的產品品質過硬;第二,使用富怡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服裝企業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第三,我們的產品是集電腦、軟件、機械、電控、激光五位一體的高智能化設備。
我們希望:通過2013年CISMA展會,達到三個效果:1,推廣富怡新產品,宣布第四代縫紉機的誕生,讓富怡自己研發的專利產品添補國內市場空白。2、用富怡的機器,真正解決客戶的六大難題,也是我們所開心的事情。3、多拿訂單,突破以往展會的銷售額。
發展理念:幫客戶創造價值
富怡的產品線很長,抗風險能力很強。雖然當前下游行業遭遇了不少困難,但富怡的產品因高品質和高技術含量,始終把握著自己的市場。做好基本功,不急功近利,這是富怡的基本發展理念——只有創新不止,才能勇立潮頭;只有穩步發展,才會水到渠成。
記者:企業適應市場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跟著市場跑,市場需要什么我就生產什么;另一種是領著市場跑,我生產什么市場就需要什么。富怡屬于哪一種?
王俊玲:對于富怡來講,我們的繡花機是跟著市場跑,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我們的全自動模板縫紉機是領著市場跑,市場需要但此前沒有,我們就來創造。富怡的發展理念是:幫助客戶創造價值。讓客戶用了富怡的設備能掙錢,才是富怡的成功!因此,我們在生產車間貼出了“用戶說好才是好”的口號。市場的呼喚,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也是富怡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源泉所在。
記者:作為設備生產商,如何讓設備更新跟上用戶的產品調整?除了積累生產工藝方面的數據,是否也會收集研究終端消費市場的趨勢信息?
王俊玲:作為服裝、家紡成套設備生產商,富怡每年參加國內外展會30多場,其中縫制設備、紡織機械類展會占到了2/3,參展的目的除了向客戶展示最新產品和技術外,就是同行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除此之外,富怡近兩年也注重參加一些我們終端客戶產品的展示會,如北京服博會、廣州服裝節、深圳服交會、上海家紡展等,就是要力求貼近市場需求,了解終端消費市場的趨勢和走向。
我經常說,在服裝行業的產業鏈上,我們也是創造美的使者,那么我們就更應該懂得美。例如,現在繡花工藝已是服裝服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隨著服裝行業由大批量生產轉向小批量、精細化,甚至是單件流水的生產需求,那么我們的繡花機針對服裝行業的研發和生產方向也要隨之而改變,由以前的多頭平繡,轉變為少頭多功能特種繡,以適應于精細化生產的市場需求。
記者:富怡有五大業務板塊,在發展路徑上是選擇“大而全”還是“精而專”的模式?
王俊玲:在戰略上,我們希望做成“大而全”,讓客戶一進門,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這首先基于我們擁有全面的技術支持:富怡是集電腦、軟件、機械、電控、激光五位一體,可以給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次,我們擁有繡花設備、絎縫設備、CAD軟件、CAM硬件、激光設備和縫制設備五大類產品,可以全方位地滿足客戶需求。在戰術上,我們秉持著“精而專”的理念,對于每一款具體產品,富怡都有專門的研發隊伍,每一個項目都有指定的課題小組。
記者:富怡近兩年的發展重點是什么?未來還有哪些研發方向?
王俊玲:服裝、家紡行業自動化全套設備是富怡的發展方向。我們不是一臺單機獨自制造,而是把相關的、相鄰的技術串并起來。比如,富怡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包括三個子系統:一是富怡服裝CAD模板軟件,二是富怡模板專用激光切割機,三是富怡全自動模板縫紉機。近兩年,我們的工作重點還是會放在對全自動模板縫制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提升上,研發方向也將分三個階段進行:機頭不轉、縫盤平面的第一階段;機頭旋轉、縫盤平面的第二階段;縫盤立體、從而達到完全仿生控制的縫制機器人,這是第三階段。
行業格局:高端制造看中國
中國縫制機械的自主品牌正和主流外企處在同一層級競爭,不僅常規產品在競爭中勝出的幾率逐年提高,而且特種產品在競爭中也逐漸拔得頭籌。國內縫機產業的調整已進入到了一個新高度,越來越多的國產設備在向高端邁進。富怡在高端制造之路上已占得先機,同時也遭遇了行業“蟊賊”的挑戰。
記者:富怡每年參加相當多展會,您對今年縫機行業形勢的第一感覺如何?
王俊玲:今年,富怡已經參加了上海、廣州、深圳、青島、鄭州等多個服裝設備類展會,總的感覺可用兩個字概況——“慘淡”。服裝企業對原有的技術設備不是很感興趣,期待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問世,以便擺脫招工難、用工貴的窘境。
記者:在今年縫機行業的格局變化中,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俊玲:縫機行業的并購整合在加快,這是我所觀察到的最大變化。比如今年上工申貝收購了德國縫紉機巨頭百福(PFAFF),在同行中引起了強烈震撼。我對此也非常關注,它折射出當前全球縫機產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國外縫機產業由于客戶少、開發新產品成本高、國際股賣力在下降,它們不可能發展起來,未來只會日益萎縮;而國內縫機產業厚積薄發,企業有技術、經驗、人才的積累,市場有巨大空間,縫機產業未來高端發展的趨勢必在中國!
記者:最近,有人在非法使用富怡(Richpeace)、盈瑞恒(Richforever)的商標和名義,販賣假冒偽劣產品,這對富怡帶來了哪些影響?富怡將如何應對?
{page_break}
王俊玲:富怡品牌已經走過20年的歷史,可以說品牌價值逐年增加,影響力大,含金量高,特別是客戶對這個老品牌的信任度非常高。所以一些企業或個人,由于利益的驅使,假冒富怡公司的名義銷售一些雜牌產品欺騙消費者,以謀取高額的利潤。這種行為,對富怡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嚴重破壞了富怡的品牌形象和正常的市場秩序,對此富怡將委托律師進行函告,對于仍不制止的侵權行為,富怡將采取法律手段來維護合法權益。
記者:對于那些侵權者,富怡有哪些精髓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王俊玲:富怡的定位是研發型的生產企業,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集電腦、軟件、機械、電控、激光等多領域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別人模仿我們,也只能模仿局部,我們擁有全面的綜合技術能力,這是模仿不了的,所以我們不擔心模仿。如今,有太多人只是把現在所從事的這份事業當成生意,只管眼前賺一把;而富怡多年來穩步發展,我們一直堅守的一個原則就是,對行業不利的事情堅決不做。所以,富怡這種對行業、對客戶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品牌20周年:每天都活出價值
從1993年在國內注冊“富怡”中文商標算起,“富怡”品牌今年剛好誕生20周年。這20年中國正處于快速轉型期,不少民營企業沒能抵抗住誘惑,“轉型”最后變成了“轉行”,乃至漸漸銷聲匿跡。但富怡20年來始終堅持規范經營,一心堅守實體主業,至今發展得有聲有色,著實令人敬佩。
記者:富怡如何總結自己在這20年中的發展?
王俊玲:在“富怡”品牌創立時,學計算機的人還很少,大部分學計算機、自動化的畢業生都分配到了軍工企業,而紡織、服裝行業正缺乏這方面的人才。但是, 紡織服裝是基礎產業、民生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所以,公司創使人李晉寧先生當時毅然投入到了這個行業,他給富怡制定的發展目標是——實現服裝行業“三化”:設計電腦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這是富怡創業的初衷,也是我們的宗旨和歷史使命!
記者:富怡的發展愿景是什么?有想過做百年企業嗎?
王俊玲:我們希望幫助服裝行業實現四個1%:質量提高1%,利潤上漲1%,成本下降1%,能耗下降1%。說實話,我們沒有特別去想著做百年企業,只是希望富怡存在一天,就要過得很滋潤,就要對社會做點有用的事情。如果活得有價值,活多長也不算長;如果活得沒有價值,活著也沒用,還會給社會帶來負擔。人是這樣, 企業也是如此。
記者:您曾說過:“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應該推動行業去往前走。”富怡每年都支持和贊助不少行業活動,除了品牌推廣,這是否更多是出于一種責任感?
王俊玲:沒有大行業的繁榮,也就談不上企業的穩步發展,企業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應該盡一點社會責任,所謂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給行業創造一個良性運轉的環境和氛圍。企業發展到一定高度,就應該推動行業往前走。
記者:富怡作為立足全球市場的企業,有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中國夢”?
王俊玲:富怡的“中國夢”就是我們的商標Richpeace的寓意:“和平”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富裕”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富怡集團為了人類共同的目標“和平”(peace)與“富裕”(rich),與我們的客戶、股東和員工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共創美好的未來(Richpeace)。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