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大省江西離“服裝強省”還有多遠
作為江西第五大千億產業的紡織服裝產業,其發展升級之路在哪里?破題之舉是什么?
全國前六甲:
服裝大省當之無愧
記者:提起江西服裝,我們自然會想到占全省服裝產量三分之一的南昌市羅家集的針織衫,銷往世界各地;“中國的鴨鴨,世界的朋友”,“鴨鴨”牌羽絨服一度獨領風騷。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競爭,江西的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到底如何?
楊金娥:近年來,江西服裝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產銷總量及效益連創歷史新高,在全國同行業排位迅速前移,已經成為全國第六大、中部第一大服裝主產區。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規模以上服裝企業530戶,從業人員14.1萬人,服裝產量達12.8億件,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930億元,以上兩項指標均列中部第1位,全國第6位—可以說,江西是當之無愧的服裝大省了。
與產業總量同時壯大的有南昌青山湖區針織服裝、九江共青城羽絨服裝、贛州南康服裝等一批省級服裝產業基地和一批重點企業和骨干品牌。我省有80多個服裝原創品牌,其中有4個分別拿到了國家級的榮譽。
目前,江西服裝產量已超過上海,排在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之后。而上海則從原先的“加工大市”轉型為“品牌大市”。
品牌之殤:
服裝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記者:在羅家集的一些針織服裝廠,加工一件汗衫才幾分錢利潤,有的企業受近年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甚至靠賣邊角廢料換來的錢才有利潤。而在南昌的財富廣場里,一件廈門生產的寶姿女裝動輒四五千元。論服裝加工產能和技術水平,江西生產像寶姿一樣的高檔服裝并不成問題,但為什么江西的服裝產品總是賣不起價、創不出名牌?差距到底在哪里?
楊金娥:江西的服裝產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第一,服裝企業品牌意識薄弱,存在小富即安現象。我省服裝企業主要以生產加工為主,賺取微薄的加工費,沒有掌控到服裝供應鏈高端的品牌策劃、創意設計和營銷渠道,所以抗風險能力很低。一旦出現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利潤就很快被蠶食。
第二,缺乏有效的創意創新型人才激勵機制。我省服裝企業絕大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自身實力普遍偏弱,大多處于門檻較低的模仿、加工、競價生存階段,缺乏產品創新意識。企業對生產管理人才需求較大,而對創意設計、品牌策劃、信息管理人才重視不夠,加上江西地處內陸省份等客觀因素,導致創意創新型人才“引不進、留不住”。
第三,產業配套不夠健全。缺乏專業市場的支撐。缺乏服裝設計公司、品牌策劃公司等公共研發平臺支撐。中高檔面輔料、拉鏈、鈕扣等服裝所需的附件無法就地采購,服裝新品研發、產品加工周期、快速反應能力及企業效益均受影響。
陳萬龍:江西的服裝加工能力走在全國前列,與服裝發達省份比,差就差在“走品牌路線與非品牌路線”。
服裝是文化的載體,品牌是文化內涵的濃縮。沒有文化的品牌就沒有生命力,缺乏競爭力。贛文化是江西獨有的,江西的服裝品牌必須融入贛文化的元素,這是尋求與外省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所在。
邱新海:我省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服裝自主品牌缺失;二是缺乏對流行時尚的研究,產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缺乏產業鏈的配套支撐,有的原材料要到外省去買,好一點的甚至要到國外去買!梭織面料基本沒有自給能力,而且中高檔針織面料也短缺;針織面料印染能力不足;高水平的水洗、繡花、印花配套能力也不足;缺乏服裝品牌發展的公共服務機構;還缺乏專業市場的支撐。
秦潤明:江西的服裝年產12億件,產值900多億元;深圳年產15億件,產值3000多億元。以此推算,深圳服裝的單價是江西的近3倍!江西與外省市的差距就在這里。現在,南昌各大商場里的深圳女裝大約占到40%,甚至更多些。最大的差距在于創意和品牌的缺失。
創意人才:
做強服裝品牌的切入點
記者:既然差距在品牌,而創意又是品牌的核心。那么創意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就顯得尤其重要。請問江西如何才能引得進、留得住服裝創意人才呢?
{page_break}
陳萬龍:江西要實現由服裝大省向服裝強省的轉變,核心在品牌和創意,創意歸根到底要人來完成。服裝行業的競爭最后就落到人才的競爭上。
服裝創意產業人才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具有專業素質、創新能力和創業激情,對工作平臺的創新氛圍、發展空間都有較高的要求,他們大多愿意選擇全國服裝前五強的沿海發達省份,而江西服裝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很難留住這類人才,這就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園區來共同探討,拿出科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
前不久,福建省石獅市與江西服裝學院簽訂了輸送人才的合作協議,石獅市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引進人才的政策:小到為企業配套廉租房,為人才解決的住房、子女入學、培訓深造等,大到營造創業環境、投融資機制等各個方面,這些做法值得江西借鑒。
服裝創意產業園:
打造贛牌服裝的新載體
記者:江西省工信委已經確定在南昌市青山湖區打造服裝創意產業園,請問這個決定的初衷是什么?
楊金娥:現如今,省委提出的“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發展方針,無疑給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江西服裝產業指明了清晰的發展方向。
去年5月,江西省委主要領導要求選擇有條件的市縣和工業園區,發展服裝創意產業,推動全省傳統紡織服裝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省工信委經過反復調研后,最后確定在南昌市青山湖區昌東工業區規劃建設中國(江西)針織服裝創意產業園,大力發展服裝創意產業。
孫毅:目前,南昌市青山湖區有服裝紡織企業756家,但都是小企業,缺乏大型骨干企業。企業還普遍面臨“招工難”,陷入“接到訂單卻沒人生產”的困境,這也要求服裝紡織企業主動轉型,而建設中國(江西)針織服裝創意產業園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機。
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占地920畝,分兩期建設,規劃了四大功能區:研發創意區、企業總部區、文化會展區、電子商務區,旨在打造一個集服裝設計、品牌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服裝以及面料設計展示、交流培訓、大型會展于一體的場所。
有了創意產業園這個平臺,江西服裝企業就可更方便地與省內外權威的服裝科研所、服裝院校、服裝專家開展合作,“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是江西企業品牌建設的一條捷徑。
電子商務:
贛牌服裝崛起的新機遇
記者: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淘寶和天貓的服裝網上銷售呈快速增長態勢:2011年為600多億元,2012年1700多億元,2013年近3000億元。對于中小企業占大多數的江西服裝企業來說,這是否預示著江西服裝企業崛起的新機遇到來了?
楊金娥:現在在大城市開一家服裝旗艦店,從租店面、裝修到招員工,再到水電費等各項開支,至少要上百萬元。小企業根本不敢問津。
2013年“雙11節”,天貓、淘寶支付寶成交額高達350億元,銷售排位前十的網店中服裝占7個席位,當日銷售均在1個億以上。所以開網店開展電子商務,投資小、見效快,對于服裝企業來說顯得更實在。電子商務給小品牌、小企業與大品牌、大企業創造了同場競技的機遇,這也是中小企業的后發優勢所在。
孫毅:所以,我們在中國(江西)針織服裝創意產業園里特設了電子商務區,可為服裝企業免費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小企業可以先走電商之路,等有了一定的資金、渠道和客戶積累后,再回過頭來投資實體店。
我們有信心把創意產業園建設成為南昌市的次中心,成為南昌市城區的一個新亮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